低矮建筑屋面局部极值风压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量大而广的低矮建筑,每年受台风影响造成巨大的损失。风灾统计表明,低矮房屋的损毁主要表现为迎风屋面角部、边缘和屋脊等易损部位先损毁并进而引发建筑的整体倒塌,而风压极值往往是研究屋面局部风压提高建筑抗风能力的关键。为此,本文采用风洞试验方法,对双坡低矮建筑屋面风压概率分布特性、非高斯特性等极值特性以及极值估计方法展开研究,为我国低矮建筑抗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采用缩尺比为1:20、体型比为1.5:1:1的风洞试验刚性模型,以风向角、坡角和地貌为变量,针对双坡低矮房屋表面风压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风洞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探讨了不同坡角、风向角及地貌下屋面风压概率密度以及峰度与偏度分布特征并对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坡角的改变对屋面风压高斯与非高斯区分布影响明显,风向角与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对屋面来流分离区域偏度与峰度影响较大,但地貌的改变并未改变屋面偏度与峰度的变化规律。相比Gaussian分布与Gamma分布,GEV分布和Lognormal分布都能较好拟合不同工况下的屋面风压概率密度分布。其次,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Quan法、Wang法和峰值因子法对屋面风压极值的估计精度,同时探讨坡角、风向角及地貌对几种常用极值方法对应的风压峰值因子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ang法较适用于低矮建筑屋面风压极值估计。改进峰值因子法计算得到的峰值因子取值较为合理。最后,以风向角和屋面坡角为变量,探讨了B类地貌下屋面局部分区阵风系数以及风压极值的变化规律,同时与我国现行规范阵风系数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向角对45°坡角低矮房屋迎风屋檐、屋脊、角部区域阵风系数影响较明显。我国规范阵风系数和风压极值的建议取值小于风洞试验值,可能低估屋面局部设计风荷载,不利于结构抗风。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责任的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社会的发展给企业家们带来经济利益,使企业家获得的利益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经济的提升
黄土是一种第四纪的特殊堆积物,呈黄色、黄褐色,具有多孔、湿陷等特性,湿陷性黄土是指土体在水的作用下结构显著破坏而发生附加变形的黄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地区湿陷性黄土
许多深基坑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变形(该文主要指其水平位移)的设计值与现场实测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基坑深度越大,两者的差距也往往越大.现有的基坑工程规范推荐的计算方
弱胶结软岩在我国西部分布非常广泛,由于特殊的成岩环境和沉积过程,形成了极其不稳定的力学行为:强度低、易风化、遇水后极易软化、崩解,开挖后岩质迅速劣化,致使巷道大冒顶、高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可靠的粘结作用是两者能够共同工作的基本条件。钢筋的锈蚀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最突出的耐久性问题。在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会受到海
结构的连续倒塌是由结构的初始破坏而导致的与初始破坏不成比例的破坏甚至结构整体性破坏。近些年来,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如何防止结构的连续倒塌和加强现有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
混凝土是当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在细观角度上,混凝土结构单元尺度变化范围在10-4厘米至几厘米之间,其研究主要针对粗细骨料、硬化水泥砂浆、孔隙、界面过渡层等细观结
该文通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动静载试验对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的静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静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原有结构的
本文通过四榀不同加腋宽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加腋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来研究加腋宽度对节点核芯区受力性能的影响,在试验中通过观测裂缝的开展和裂缝的模式
本次试验研究以某大型火电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纵向框架—抗震支撑结构体系为原型,以伪静力联机加载模型试验和静力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研究了大型火电厂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