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阴极过渡金属碳基催化剂设计与制备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pgi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电池作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洁净能源装置,具有能源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优势,是未来通信设备及交通设备的首选能源转化装置。然而阴极催化剂Pt的使用严重制约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实验研究的过渡金属碳基催化剂在性能上已经接近商品化Pt/C,但催化剂的选择多采用穷举法,没有合适的筛选依据。本论文提出以理论计算催化剂表面氧吸附能作为筛选依据,选取吸附能接近Pt的催化剂,实验上选择性合成筛选的催化剂,并进行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性能的测定。测试数据表明,筛选的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及抗甲醇性能均优于商品化的Pt/C。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理论计算多种金属氧化物与氧原子的吸附能,数据显示Mn304的氧吸附能为-3.92 eV接近铂的-4.21 eV。选取多孔性木耳作为碳源,50%硝酸锰为金属添加物,控制锰盐含量及热解温度合成系列Mn3O4@AC催化剂。XRD物性表征显示Mn3O4@AC-1.25-800含有10-20 nm四方晶型Mn304纳米颗粒。电化学测定该催化剂的起始氧还原电位为-0.09 V (vs. Ag/AgCl),半波电位-0.20 V (vs. Ag/AgCl),接近商业化的Pt/C (-0.147 V).采用i-t曲线来表征Mn3O4@AC的稳定性,测定时间为2400s,Mn3O4@AC电流密度衰减12%,对照组商品化Pt/C衰减17%,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均优于商品化Pt/C。(2)对金属团簇的吸附能计算显示,钴团簇氧吸附能为-3.96 eV与铂(-4.2l eV)相近。实验合成ZIF-67作为Co源,与碳纳米管进行耦合,调节升温程序制备出一系列碳纳米管表面附着立方晶型的Co团簇的多孔Co@N-MWCNT催化剂。电化学测定显示,催化剂ORR起始氧还原电位为-0.03 V (vs. Ag/AgCl),半波电位-0.15 V(vs. Ag/AgCl),催化性能接近商品化Pt/C (-0.147 V).采用i-t法测定了该催化剂在-0.4 V (vs. Ag/AgCl)下经过2400s后电流密度的变化,Co@N-MWCNT电流密度仅衰减9%,对应的商品化Pt/C衰减17%,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均优于商品化Pt/C。(3)碳基氮掺杂石墨烯(Nitrogen-doped Graphene, NDG)作为ORR催化剂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中。本章构造吡啶氮、吡咯氮、石墨化氮三种典型氮掺杂石墨烯模型,通过理论计算模型表面碘分子的吸附解离过程,发现碘在氮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反应机理,并在机理的基础上确定催化效果最优的氮掺杂石墨烯模型:吡啶氮含量3%,石墨化氮含量4%,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吻合。
其他文献
本论文合成了木犀草素铜(Ⅱ)和咪唑并邻菲咯啉铁(Ⅲ)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其结构。利用电化学和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运用核酸杂交技术和碳纳米管负载铂、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方法,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作为指示剂制备了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识别和测定互补的DNA片断。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制备成DNA探针,并将DNA探针应用于靶序列DNA片
实现为谁服务与怎样服务内在统一的路线基础(一 )依靠“为谁服务”与“怎样服务”内在统一而成功实践马列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就是始终实行群众路线 ,坚持
近年来,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和校内教学分开教学,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为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提升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
中试厂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主要用于研究乏燃料后处理工艺中关键设备的核临界安全问题。在以往的实验运行中发现:对该装置运行期间的部分数据信息缺乏必要的监测和控制,给运行
随着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一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而这些报道的海洋真菌大多寄生在红树
新媒体引发的“郭美美事件”使中国的慈善公益进入了公共生活的中心,此事件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捐款的锐减,该后果直接的承受者是新媒体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文章从集群行为
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高能炸药,是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类单质炸药。炸药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机械碰撞,因此,撞击感度是判断一种炸药危险性的重要指
基于苯并噻唑、萘酰亚胺、七甲川菁染料生物功能荧光色素,设计、合成了三种高灵敏荧光探针,分别利用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偏振技术(FP)、双激发双发射近红外荧光响应机制。进行了基于荧光探针的活细胞成像研究。(1)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种比值型荧光探针PDS-2,基于ESIPT原理,实现对高碘酸根的比值型定量检测。基于荧光技术的PDS-2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碘酸根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
本文针对清代小报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门考察,认为媒介生态的变迁决定清代小报的形式、编发手段,乃至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发展。其一,清代小报之形式已基本稳定;其二,清代
当观众看腻了电视上的婆婆妈妈、家长里短与苦情抗战,当观众面对数十个电视频道却每天追着几部相同电视剧的时候,打开电脑却能够让观众看到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