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湖水体微表层重金属形态变化和富集特征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微表层是连接水圈和大气圈的界面,是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相对于下层水体,微表层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污染物的重要汇聚地。因此,水体微表层对海洋、湖泊、河口等水体污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寿湖是长江的一级支流、西南区域最大的人工湖,也是重庆市长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具有灌溉、饮水、旅游、发电等重要生态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曾进行网箱养鱼导致水体恶化,近年来,虽拆除了网箱网栏,也实施了相关的生态保护责任制,但外源污染物及历史遗留的内源污染物仍影响着长寿湖的水质。因此,本研究以长寿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规格平板玻璃法和筛网法对水体微表层采样厚度、采样效率、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影响,确定相对适用的野外采样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寿湖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形态变化和富集特征。同时,模拟研究不同扰动程度对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转化的影响,分析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的富集来源,为进一步完善水体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网法和平板玻璃法采集的水体微表层厚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236±42μm和57±12μm,误差分别为<12%和<5%。筛网法的采样厚度与筛网目数和丝径有关,筛网目数相同时,微表层的厚度随着丝径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丝径采样器采集的微表层厚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板玻璃法的采样厚度与提玻速度和采样器的规格有关,提玻速度与微表层厚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不同提玻速度所采集的微表层厚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筛网法和平板玻璃法对重金属总量和颗粒态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对溶解态含量影响较小。平板玻璃法的提玻速度与重金属总量、颗粒态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提玻速度为5 cm/s和10 cm/s时,3种不同规格的平板玻璃采集的重金属总量、颗粒态含量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提玻速度为20 cm/s时,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板玻璃法和筛网法对重金属总量和颗粒态的富集因子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对溶解态重金属富集因子总体无明显影响(P>0.05)。平板玻璃规格相同,提玻速度不同时,富集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平板玻璃法采集的颗粒态重金属比例高于筛网法,相比筛网法,平板玻璃法更适宜研究水体微表层中的颗粒态物质。3.从水体微表层的采样厚度、重金属形态分析和比例、不同形态重金属富集因子、采样效率和实际应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水体微表层野外采样时宜选择40cm×30 cm规格的平板玻璃、20 cm/s的提玻速度。4.长寿湖水体微表层平均厚度为76±13μm,不同季节水体微表层厚度有一定差异,冬季水体微表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浓度总体高于次表层,微表层中7种重金属均存在富集现象,但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具有一定差异,Cr、Ni、Cu、Zn、As、Cd和Pb的总量富集因子分别为:1.56-3.47、1.06-1.49、0.95-1.43、1.44-2.23、0.95-1.06、1.27-2.95和1.32-2.27,溶解态富集因子分别为1.21-1.72、1.01-1.45、1.23-2.39、1.12-2.23、1.01-1.24、1.30-2.02和0.83-1.56,颗粒态富集因子分别为:1.40-3.56、0.93-1.62、0.87-1.64、1.40-2.69、0.71-1.40、1.19-3.64和1.24-2.60。5.水体理化性质(p H、DO、DOC、Cl-、SO42-、NO3-等)可能会影响长寿湖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长寿湖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主要以颗粒态为主,重金属总量与颗粒态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r、Pb、Zn、Ni、Cu和Cd颗粒态所占比例分别为:93.5%-99.1%、90.1%-98.7%和83.1%-90.9%、47.1%-86.7%、47.6%-90.4%和50.5%-86.8%;而As主要为溶解态,占66.8%-89.6%。6.模拟水体扰动试验表明,扰动强度对水体微表层重金属总量和颗粒态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底泥和下层水中的颗粒态重金属在扰动作用下产生再悬浮进入微表层。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大,水体微表层中重金属总量和颗粒态含量逐渐增加,总量和颗粒态的富集因子也逐渐增大增加。扰动强度对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及其富集因子没有明显影响(P>0.05)。
其他文献
汞(Hg)属于生物非必需元素,具有长距离迁移、易生物富集等特性,不同形态的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甲基汞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汞生物甲基化过程是一种细胞反应,因此,研究细菌对无机汞的响应以及生物转运过程,对于了解生物汞甲基化机制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细菌汞的应激响应和转运过程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相关基因挖掘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研究较少。项目组前期分离筛选了数株具有汞甲基化
学位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认为建构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举措,对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文章试图探索新疆在推进建构互嵌式社会结构、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下,新疆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
期刊
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整个库区面积的约85%,是长江上游末端的重要生态敏感区之一,其蓄水后的水文条件和环境因子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水体微生物的分布、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目前,对三峡库区水体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方面,而对真核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该库区水体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掌握库区水生态状况和水环境保
学位
研究目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决策。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如何率先实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落实,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黑龙江作为我国第三大河,其流域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汉、满、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多个民族群体交错杂居,民族文化交互并存,孕育出既有广泛群众参与,又有深厚社会基础的民族节庆体育,成为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会议
蓝藻水华在全球湖泊和中国的主要湖泊(太湖、滇池等)中频繁发生,其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引起水华的主要优势藻。蓝藻水华会导致水质严重下降,甚至会引发生态风险,水质的恶化也会对人类的生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控藻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的方法,广受关注。本课题组前期从滇池分离并获得的两株菌Bacillus si
学位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allo-HSCT治疗。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定患者的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检验行不同组别的比较,应用Cox回归法探究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47例患者中存活32例,死亡15例,7例复发;5年O
期刊
偶氮染料是一种合成染料,因其色调多样、耐褪色、对织物的附着力好、生产能耗低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毛、棉花、尼龙、皮革、纸张、化妆品、制药、食品、塑料和石油产品等工业领域的染色。然而,由于偶氮染料排放到环境中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致畸致癌等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发有效的技术来清除这一危害。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物工艺比物理化学工艺更具吸引力,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和成本效益高的选择。有许多生物都可以
学位
漆酶,一种多酚氧化酶,富含铜,具有非常广泛的底物,酚类、非酚类化合物、木质素以及持久性的环境污染物等都能够被它降解,且产生的唯一产物是水,是一种环保型酵素。漆酶在生物技术和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应用于环境保护、生物修复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漆酶存在于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中,其中,真菌是其主要来源,白腐真菌下的担子菌更是其主要生产者。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是
学位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是全球生产和使用量最多的抗生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大量研究发现,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FQs不能被代谢完全,可以通过粪尿排泄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和稳定存在,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目前,废水中FQs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吸附、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效率低或周期长等问题。因此,研
学位
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池等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环境处理和能源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产电微生物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催化剂,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底物,并通过自身的电子传递系统来还原电极,达到环境处理和产电的双重效果。产电微生物与阳极间的电子传递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限制性步骤之一,其速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富集在阳极上的产电菌群。高效产电菌(即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