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国际上利率、汇率的变动以及政治经济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在影响着中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自2007年以来,由我国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供给迅速膨胀,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创新高,接近10%的恶性通胀警戒线,中国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迫于此压力,央行数次动用货币政策缓解经济热度。与此同时,由于巨额央票的发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连续上调,也致使经济体系蕴含的利率风险不断累积。
这就在客观上迫切地需要产生一种规避利率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稳步运行,促进经济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金融工具。而国债期货作为发展最为成熟的利率期货品种,无论是在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加坡、香港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都以其特有的经济功能适应了市场对规避货币利率风险的需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也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进行过国债期货交易的试点工作,虽然由于诸多内外部原因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并不能盲目的认为国债期货这一利率避险工具本身有什么不可取之处。
本文从我国利率体系的市场化进程切入,系统分析了利率风险之所在,基准收益率体系存在的问题,引出利用国债期货市场可以有效管理利率风险,并提出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市场完善现有基准收益率体系。同时,本文在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必要性的分析方面,拓展思路,紧贴国债现货市场,提出建立国债期货市场还存在促进债券二级市场整合、繁荣债券交易、加强央行利率引导力度等多重必要性。
本文认为,我国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逐渐成熟的现货市场、规范发展的期货市场,对曾经风险事件的教训总结、以及特殊经济环境下特别国债的发行,都为国债期货市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因素,客观理性的对我国国债期货问题做出研究判断,才是本文最大的初衷。最后,本文在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建立国债期货市场的具体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