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浪漫激进思潮研究(1956-1978)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变革相互激荡,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通过对社会思潮进行考察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发展道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浪漫激进思潮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1956-1978年的20余年间,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探索经历了曲折,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和丰硕的理论成果,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提供了理论准备。本文透过这一时期的浪漫激进思潮,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经历,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情况,发掘该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期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打开一个思想史的新视角。所谓浪漫激进思潮,特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过程中,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导致的很大程度上脱离客观实际、夸大主观意志、意图通过激进实践急于实现现代化乃至共产主义的取向、观念与理论。对于该思潮的概念,可以分别从价值旨趣、社会基础、历史条件和文化渊源等角度予以考察。该思潮以社会心理、思想理论和社会运动的方式而存在,在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颇具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既发展成为一定的理论形态,又被广泛深入地付诸实践。在理论上,该思潮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遭遇曲折,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在这一阶段出现失误,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反面经验;在实践中,该思潮在客观上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方面曾带来一定积极效果,但由于逐渐偏离了现代化的正确轨道,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造了障碍,其所暴露的体制、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为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该思潮是回应时代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产物,其发生发展是国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时代背景而言,在世界现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整体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普遍面临改革,与资本主义国家既有矛盾分歧又需交往合作,囿于认识受时代条件限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急于发展壮大以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迫切要求。通过综合分析该思潮的思想观念变化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相互作用,将其发展轨迹划分为从1956年至1957年的兴起阶段、从1958年至1965年的发展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的巅峰阶段及1976年以后的消退阶段等四个重要阶段。在兴起阶段,该思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展露苗头,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急躁情绪、求快心理等不断得到强化。在发展阶段,“赶超”思想、急于过渡思想与批评反冒进、“反右倾”指导思想等各种思想观点相互交错,“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反右倾”运动等各种大规模运动相互交叠,促使该思潮朝着急进的方向发展。在巅峰阶段,该思潮的主要思想观点已经全部形成,突出表现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形态和“文化大革命”实践形态,在传播速度、波及范围、内容形式与影响程度等方面都呈现出一股社会思潮处于巅峰状态的主要特征。在消退阶段,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主要标志,该思潮已经没有广泛生存的空间而逐渐消退。围绕该思潮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内容两个方面,木文全面考察了该思潮的物质利益观、政治文化观、社会发展观、道德伦理观及世界交往观。透过该思潮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该思潮曾一度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领域、渗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需要进行辩证分析:既有客观积极效果,又有负面影响;既有宝贵经验,又有惨痛教训。通过综合考察该思潮的传播特性、参与主体、实践特征及思想理论等方面,可以发现该思潮以政治权力过度主导、过度动员下群众广泛参与、群众运动与急进战略相结合、采用浪漫激进色彩的整全方案等为主要特征,从而表现出受众群体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一面。在对该思潮全面考察之后,本文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现代化”这三个角度对该思潮进行全面反思,以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揭示该思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启示意义。浪漫激进思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极为特殊的一股思潮,正是该思潮的深刻教训引发人们深入反思,促使人们思想觉醒,在扬弃中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回到了现代化道路的正轨。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失误也是一种经验,对失误的总结亦是一笔财富。需要说明的是,对该思潮的研究并非否定这一历史时期的建设发展与成就。只有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才能够更为清醒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到底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处。
其他文献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心理健康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学生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近日召开。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青少年期是成长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渡期。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可能会面临身心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比较弱等问题,加上一些不良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社交
期刊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不再单一的取决于自然物质资源,而是更多的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进步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源泉。除此之外,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使得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空间得到了改变,实现了另一维度的扩张。人类不再满足于物理空间的实践活动,而是投身于电子空间之中
军事工业作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装备的重要来源,相比于国民政府补给、战场缴获、民间收集等武器来源而言更具稳定性。在其他武器来源有限且“后力不足”之际,军事工业为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提供了稳定的、重要的军火来源。本文在大量史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以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各根据地建立的军事工业为研究对象,对八路军军事工业的创建动因、发展历程、要素来源、显著特征、作用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最大程度地展现八
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同时要求建立高效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多角度完善由于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这要求各级医院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管理及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会议
微量的杂质、缺陷或其复合体对半导体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它们在禁带中形成浅杂质能级或深能级。本文综述关于浅能级的发光分析方法以及关于深能级杂质态的测量方法。
期刊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相对于传统现浇节点的施工优势,基于已有学者进行的装配式节点连接方式和受力性能进行调研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深入挖掘了预制装配式构件的连接方式及不同节点的优缺点和性能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了节点的抗震,承载和耗能能力以及二次浇筑面的力学性能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对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对干法连接节点性能研究表明:采用螺栓连接的装配式节点具有安装方便、实用性较强、抗震
20世纪初期,当新艺术运动的理念与实践日渐衰颓之时,另一个艺术风潮——装饰艺术运动正在欧美等地逐渐成型。装饰艺术运动尽管持续的时间短暂,但影响了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时尚、艺术、家庭用品和建筑风格。华丽的图案和装饰细节被应用到设计中,丰富的色彩是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名词。在研究中,装饰艺术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往往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被割裂开来研究。但从形式特征与设计风格来
为测定饲料中梯级水平的沸石粉添加量(0~7.5%)对草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并用一营养全面的经典无机盐添加(4%)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沸石粉在以植物性原料配制的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我们于1991年5月20日至7月20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网箱饲养草鱼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组分见表1。
期刊
延安时期是任弼时思想的成熟期。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任弼时作为党政“大管家”,负责青年、群众、经济、军事、党建等战线的具体实施工作。他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方法和思想对克服敌后困难局面、确立毛泽东的核心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相较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主要领导人,关于任弼时的研究略显薄弱。延安时期任弼时的思想研究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是不能忽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这种发展趋势会造成我国农村耕地利用效率的降低甚至会由于无人耕种而变成荒地,不利于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和市民化发展,如何使二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呈现趋同状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揭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协调发展的问题,并找出可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