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缺血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其中以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元凋亡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危害最大,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而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脑缺血性损伤,减少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脑缺血性疾病有效的神经保护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颈内动脉栓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前1h经腹腔注射白藜芦醇(30mg/kg),通过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取大鼠脑组织固定包埋,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相应凋亡蛋白及p-ERK的表达,以期能够对Res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而为临床研发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分组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g,清洁级。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I/R)每组20只。2局造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用玻璃分针轻轻剥离迷走神经。颈外动脉切口,插入MCAO栓线,转过颈总动脉分叉进入颈内动脉,然后缓缓插入,至有轻微阻力时为止(自分叉处约20mm)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所有血供。缺血90min后,轻轻拔出MCAO栓线,恢复血供进行再灌注,缝合伤口,把大鼠放入笼中。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加热电毯保持动物直肠体温(37±0.5)°C左右。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比较稳定,说明这种方法是可复制的。3TTC染色测定脑梗死范围再灌注后24h,大鼠经水合氯醛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切成2mm厚的脑片,共5片。置于2%的TTC染液中37°C染色30min显示脑梗死范围。4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大鼠经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至大鼠四肢僵硬,取出缺血侧脑组织放入相应固定液中于4°C冰箱中固定过夜。截取视交叉至大脑横裂的部分,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μm。按TUNEL检测试剂盒进行操作,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每只动物取上述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各3张,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DAB显色法显色,检测相关凋亡蛋白PI3K、p-Akt及Caspase-3的表达,并检测ERK1/2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白藜芦醇的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6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假手术组动物,未发现有梗死灶。局造性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可见明显的白色缺血梗死灶,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大鼠的行为学障碍。2我们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海马CA1区凋亡的神经元细胞,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较,白藜芦醇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 <0.05)。3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PI3K、p-Akt、p-ERK1/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使海马CA1区PI3K、p-Akt、p-ERK1/2表达显著增多(P <0.05),Caspase-3表达显著减少(P <0.05)。结论缺血前1h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