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铁中心街车站深基坑降水开挖对周边地面变形影响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太原市于近年开展了地铁建设,而地铁2号线成为太原规划的首条地铁线路。以往实践表明,城市地铁建设容易引起周边地面的变形,严重时可能危及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但太原市乃至整个山西地区此前从未进行过地铁建设,针对此类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研究太原地铁2号线建设对周边地面变形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太原地铁2号线中心街车站作为对象,收集整理了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水文地质背景等资料,了解了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在项目区进行了工程勘察,研究了项目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野外抽水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了解了项目区各个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与渗透性,通过勘察成果及试验所得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以流固耦合理论为依托,运用FLAC3D将水文地质模型转化为空间三维结构模型并分别对不同工况下地层的水平位移与地表的沉降进行了模拟求解。通过分析上述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不同工况下基坑在降水与开挖后引起周边地表变形的规律:在无支护的情况下,基坑降水开挖7m时,基坑发生大的水平变形,局部超过5m,基坑发生坍塌;基坑降水开挖时,基坑开挖面的水平位移相比其他区域更大;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形以基坑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展,其中基坑角落的区域变形范围较大,为其他位置1.2~1.5倍;地面的沉降变形程度并不是越靠近基坑越大,最大沉降区域处于距基坑一定距离的位置,模拟显示,最大沉降区距基坑边缘约为7m;相比于不考虑耦合的计算结果,考虑耦合的计算方式与实际工程更为吻合;根据模拟结果,当选用地下连续墙搭配3道支撑作为支护结构时,地表的水平及沉降变形均减小到要求范围内。论文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了深基坑降水开挖引起周边地表变形的规律,为中心街车站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以减少对周边地表变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太原市类似的地铁工程在如何削弱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方面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积累了研究经验。
其他文献
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农业灌溉用水之间的矛盾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灌区周边各种水资源是解决矛盾的最有效方法。黄河是我国北方农业主要灌溉水源,然而黄河水泥沙含量大,
湖泊变化敏感地记录着气候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处于特殊位置的内陆湖泊,它可以比较准确的记录湖区的气候、环境变化等。对于内蒙古高原的湖泊,它属于干旱区内陆泊,是干旱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