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调控作用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引入,NSCLC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疗效仍未令人满意。ErbB家族成员经常在多种癌症中过度表达、扩增或突变,使其成为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靶点。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ErbB受体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都集中在EGFR或ErbB2上,药物开发与此平行。ErbB3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前已有研究发现ErbB3是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子,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Ebp1是ErbB3的主要结合蛋白,是小鼠蛋白P2AG4的人类同源蛋白,受细胞周期调控,有报道证实Ebp1在人类大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导致p53蛋白表达下调,促进体外和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差,也有报道称在乳腺癌中Ebp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bp1可否调节ErbB3的致癌活性或在促进癌症进程中具有ErbB3的独立活性仍有待充分阐明。截至目前,Ebp1在NSCLC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探究Ebp1在NSCLC中的作用及机制对于探寻NSCLC治疗的新分子靶点、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分析Ebp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和生存期的相关性,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Ebp1差异表达在NSCLC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阐明Ebp1在NSCLC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成为新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1.数据库及NSCLC组织芯片的分析:
  (1)通过TCGA、Oncomine数据库检索Ebp1mRNA在NSCLC组织及其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
  (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bp1蛋白在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比较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Ebp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Ki-67的相关性;
  (4)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Ebp1蛋白的表达在NSCLC患者中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2.体外实验:
  (1)应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Ebp1蛋白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及NSCLC细胞株(A549、H522、PC9、H650)中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出Ebp1表达量相对较高的A549及PC9细胞进行后续的实验;
  (2)利用短发夹(shRNA )技术沉默A549及PC9细胞中的Ebp1基因,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了NSCLC细胞中Ebp1蛋白的表达;
  (3)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了Ebp1在A549及PC9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其沉默效果;
  (4)CCK-8实验、平板细胞克隆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了差异表达的Ebp1对A549及PC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差异表达的Ebp1对A549及PC9细胞周期的影响;
  (6)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差异表达的Ebp1对A549及PC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7)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沉默Ebp1基因对A549及PC9细胞EMT相关标记物蛋白表达的影响;
  (8)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检测沉默Ebp1后A549及PC9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及N-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
  3.体内实验:
  (1)通过短发夹RNA技术将转染空载体的肺腺癌PC9细胞以及经过慢病毒介导的沉默Ebp1基因的肺腺癌PC9细胞分别接种于每只裸鼠的右侧肩部皮下,成功建立肺腺癌PC9细胞裸鼠植瘤模型;
  (2)测量沉默Ebp1基因后对NSCLC裸鼠移植瘤体积生长变化的影响;处死裸鼠后,剥离肿瘤组织并计算移植瘤的体积;
  (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沉默Ebp1基因的NSCLC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bp1、Ki-67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以及EMT相关标记物MMP-2、slug、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数据库及NSCLC组织芯片分析:
  (1)TCGA、Oncomine数据库显示Ebp1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肺组织,且Ebp1mRNA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2)Ebp1蛋白在NSCLC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
  (3)Ebp1蛋白在NSCLC组织芯片中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无相关性(P>0.05);
  (4)Ebp1蛋白在NSCLC组织芯片中与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
  (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bp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Ebp1无表达患者明显缩短,呈负相关(**P<0.01)。
  2.体外实验
  (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沉默Ebp1基因抑制了NSCLC细胞中Ebp1蛋白的表达(***P<0.001);
  (2)免疫荧光结果表明,Ebp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
  (3)CCK-8实验、平板细胞克隆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沉默Ebp1的A549及PC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01);
  (4)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Ebp1蛋白低表达之后,A549及PC9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沉默Ebp1基因能够使A549及PC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01);
  (6)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沉默Ebp1基因能上调A549及PC9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1),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Slug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P<0.001);
  (7)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A549及PC9细胞中Vimentin及N-cadherin均定位于细胞质,沉默Ebp1基因后Viment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
  3.体内实验:
  (1)成功建立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沉默Ebp1基因后,NSCLC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沉默Ebp1基因后,NSCLC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bp1、Ki-67、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间质细胞标记物Slug、Snail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有所下降(**P<0.01)。
  结论:
  1.Eb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
  2.Ebp1具有促进NSCLC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能力。
  3.Ebp1通过调控EMT进程参与NSCLC细胞的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报纸
学位
期刊
报纸
期刊
背景及目的: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特别高发,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肝癌是一种炎症相关肿瘤,慢性炎症贯穿肝癌发生发展始终,许多慢性病毒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肝都可能会发展成肝癌。肝癌多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慢性肝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是慢性炎症引起机体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若损伤因
学位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特征与核糖体蛋白表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核糖体蛋白在人pCCA中的表达谱系,并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初步探寻核糖体蛋白在人pCCA发生发展中的潜在意义。  方法:  收集肝门部胆管癌以及部分癌旁非肿瘤性样本,首先从形态学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其次收集新鲜肝门部胆管癌样本,RT-PCR检测RPs
吸毒和物质滥用问题是全人类健康共同面临的严重挑战。毒品泛滥不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且与各种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关联,轻则毁掉个人家庭,重则影响国家民族生存发展。根据联合国2015年世界毒品报告,仅截止2013年数据,全球吸毒和物质滥用人数达2.46亿,其中2700多万发展为问题吸毒者,即需要加以干预的药物成瘾、滥用以及精神依赖。  随着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深入,成瘾相关机制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理依
学位
研究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周围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原发和继发性损害而导致的一种自发性、持续性的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异常痛觉过敏甚至超敏反应。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是传入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主要聚集部位,影响背根神经节部位神经元的活性能够改变神经信号的传导。Proviral integration site1(PIM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