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占亚太区病人数的70%,占全球的16%。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病人150万[1]。结核病人中63.8%是15-59岁之间青壮年,导致至少丧失了3.5亿劳动力,仅此就使国民生产总值损失了90亿元以上。目前,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2000年到2020年死亡总数估计将达到3500万[2]。我国政府已把结核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现代结核病策略,并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诊断和治疗。旨在让人们发现可疑症状能及时确诊并接受治疗,保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提高结核病治愈率,控制传染源,从而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结核病已不是一个单一疾病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只有全民参与,从我做起,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才能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从而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到2005年达60%,到2010年达到80%”的目标[3]。而中小学生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人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防护意识,远离疾病的侵害。同时,学生还可以向家长和社区其他人员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扩大结核病防治宣传的效果。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中小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积极有效的宣传方式。同时通过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其远离疾病的侵害。通过学生还可以向家长和社区其他人员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扩大结核病防治宣传的效果。为其它地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从河北省结核病健康教育两试点县中抽取研究对象。参考卫生部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及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试点推广调查表,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进行调查。问卷共包括四方面内容:基础知识、临床知识、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从地区、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的效果,为结核病进一步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对收集问卷进行了校对、整理,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结果进行了双录入,再将数据格式转换成SPSS数据集,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本次调查了两个试点县与一个对照县,对试点县进行了3个月的健康教育宣传。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提高中小学生知晓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干预后知晓率比干预前有了很大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干预前知晓率低于县城,而干预后无差别。农村学生关于结核病知识来源途径比较少,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文化程度不同对知晓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干预前小学生知晓率低于初中生,初中生低于高中生,而干预后差别不大。此外,干预前男生知晓率低于女生,而干预后男生高于女生,应加强对男生的宣传教育。此外应采取综合的宣传教育形式,主要来源途径为电视、宣传材料、张贴画及杂志书刊等。
结论:
1 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对中小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对今后的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要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开展多方面的宣传活动,各方面知识要全面,做到知晓率的全面掌握。
3 健康教育宣传是提高公众知晓率水平的重要措施。知晓率的提高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染率,提高结核病患者就诊率和治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防治学校中结核病的发生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