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和血浆氨基酸水平的关系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防治药物疗效尚无显著。近年来,肠道微生物成为医学界众多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肠道微生物移植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的影响,及其它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与血浆氨基酸水平的关系。方法:1)以糖耐量正常的db/m小鼠为研究对象,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微生物组移植到db/m小鼠体内,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随机选取6只小鼠作为0周起始点对照(处死3只),剩余小鼠按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db/m+PBS和db/m+UT2DM两组,每周固定时间称取小鼠体重。给小鼠灌胃羰花青荧光染料细胞示踪剂CM-Dil染色的粪菌液一次后,在灌胃后的第3、7、14天用灭菌的冻存管收集小鼠粪样,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肠道细菌的定植情况。分别在实验进行到4周、6周、8周和10周时间点,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粪样中靶标菌群的丰度。2)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菌液灌胃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同时用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菌液给小鼠灌胃,观察在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的过程中,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菌液预防作用。随机选取10只小鼠作为0周起始点对照,剩余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D)、正常饮食+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菌液组(NCD+UT2DM)、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菌液组(HFD+UT2DM)、高脂饮食+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菌液组(HFD+KNGT)。小鼠肠道菌群定植力检测,糖脂水平和靶标菌丰度的检测方法同方法1)。3)根据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判定标准,从高脂饲料喂养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菌液干预8周的小鼠中筛选出胰岛素抵抗小鼠。检测0周指标后将小鼠分组,分别用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的粪菌液灌胃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和筛选出的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药,观察粪菌移植对小鼠代谢的影响。4)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浆氨基酸水平。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与氨基酸代谢谱改变的关系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相关的糖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和血浆氨基酸水平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是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结果:1)Illumina16Sr RNA gene的可变区测序,在科水平上的结果显示,与db/m小鼠相比,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梭菌科菌群丰度显著较高。在属水平上,给予小鼠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菌液干预6周,小鼠肠道梭菌属丰度显著升高。在种水平上,与db/m小鼠相比,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脱硫弧菌丰度显著较高。2)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可引起糖耐量正常小鼠糖脂代谢的紊乱,以及肠道脱硫弧菌属、球形梭菌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丰度的改变,可诱发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可显著改善db/db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的丰度,同时抑制了小鼠肠道脱硫弧菌属和球形梭菌丰度的升高。4)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可显著抑制胰岛素抵抗小鼠脑体比的增加,优于二甲双胍;但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脂体比的影响显著低于二甲双胍;且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肠道靶标微生物丰度的改变晚于二甲双胍。5)高脂饮食和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移植均可引起小鼠血浆氨基酸的变化,而且其改变与肠道菌群和胰岛素抵抗表型指标呈显著相关性。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小鼠肠道脱硫弧菌属对血浆甘氨酸产生显著正相关的影响,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对血浆异亮氨酸产生显著负相关的影响。而缬氨酸对脱硫弧菌属丰度和空腹血糖水平产生显著负相关的影响,天冬氨酸和异亮氨酸均对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丰度产生显著负相关的影响。7)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移植与否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糖脂代谢产生了显著负相关的影响。其中,球形梭菌对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产生显著正相关的影响。结论:1)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可引起糖耐量正常小鼠糖脂代谢的紊乱,以及肠道微生物丰度的改变,促进并导致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2)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群落移植有效抑制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糖脂代谢的紊乱和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改变,对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显著改善db/db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水平并调节了肠道菌群丰度。3)哈萨克族糖耐量正常人粪便微生物移植显著抑制了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糖脂水平的升高。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其中肠道球形梭菌数量的降低可以抑制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此外,缬氨酸可能是通过减少肠道脱硫弧菌属的数量抑制了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乌鲁木齐市体育也得到了发展,但啦啦操运动在中西部和偏远地区发展比较慢,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新疆啦啦操运动起步也相对落后。自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北京举办后,中国的体育在奥运会的带动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以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为目标的体育运动快速健康发展,啦啦操运动也顺势在全国展开,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迅速蔓延。在乌鲁木齐市成功举办一些商业的啦啦队表演,游戏
九九乘法口诀是我国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国中小学生在国际数学比较中表现杰出做出了基本性贡献。所以,九九乘法口诀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作为口诀,虽然朗朗上口,但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背熟就可以解决乘法问题。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乃至更好的应用口诀一直是九九乘法口诀教学的基本追求。而对于一所乡村小学,我们在该部分知识的教学上又有什么需要特别的关注是本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制造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来源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不想转型""不能转型""不会转型"三重困境,本质上是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产业层面数字化支撑能力、多元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不足以及整体层面开放共享不充分的表现。鉴于此,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提升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脑外科病房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2017~2018年脑外科病房检验危急值管理管理的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践24个月后,观察比较实施前后危急值报告的缺陷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危急值报告数234例,其中登记内容不完整16例,记录不一致10例,报告不及时17例,处理不及时20例,总缺陷率为26.92%,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危急值报
肠绞痛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常见疾病,当宝宝发生肠绞痛的时候,宝宝会突然哭的很大声,肠绞痛可能会持续很久也可能阵发性发作。家长看到宝宝哭闹都会十分担心,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去缓解宝宝的肠绞痛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缓解新生儿的肠绞痛。
期刊
目的:(1)在人群遗传流行病学水平,探索MALAT1基因多态性(rs3200401,rs4102217,rs60023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和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的关联性。(2)分析lnc RNA MALAT1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评判lnc RNA MALAT1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索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先在大样本人群水平上明确MIF作为新型标记物评价心肌缺血早期损伤的作用和意义,为高危心肌损伤患者早期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其次分析MIF作为生物标记物对心肌缺血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感性增加中的作用机制。应用携带IκBα(inhibitor of kappa B,IκBα)基因的重组AAV9载体,转染衰老心肌细胞或老龄小鼠心脏,在细胞及动物整体水平上探讨外源导入IκBα能否作为基因治疗药物,具有抑制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号通路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生存、凋亡、炎症反应以及应激损伤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然而,ERK1/2信号通路在衰老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变化及其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