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的减贫效应 ——基于中国贫困县贸易细分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贫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为消除贫困做了许多努力。中国在2013年11月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2015年提出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构想。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至今已有40余年。贸易开放已经广泛地、深入地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政府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四川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而我国西南五省市所占有的国家级贫困县数量之和占全国的40%左右,西南地区的“连片特困”是贫困的主战场,其贫困程度和规模相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贫困水平的衡量没有统一的贫困线标准,且大部分指标受外界影响较大;对于中国的贸易开放减贫效应的研究大部分基于省市级数据,鲜有以贫困县层面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经济增长和政府支出两条途径出发,对贸易开放对贫困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研究细化至县级层面,使用了我国61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数据,匹配了中国海关数据库的贸易数据,使整体更加微观细致。同时,本文的研究区域更为具体,着重分析了我国贫困最严重的西南地区,研究贸易开放对西南地区贫困的影响,为贫困县脱贫提供政策建议。从衡量贫困的变量来看,现有的文献多数采用居民最低收入户(10%、20%等),或者使用恩格尔系数、FGT贫困测度指数(以下简称FGT指数)等,本文采用国家级贫困县的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收入来衡量贫困,避免了由于缺乏统一的贫困线标准和外部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2006-2011年中国61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数据来检验贸易开放的减贫效应,重点分析贫困最严重的西南地区。通过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等方法,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扩大贸易开放具有一定的减贫效应,贸易开放通过增加人均生产总值改善人口贫困状况。相较于不从事贸易活动的贫困县,参与更多贸易活动的贫困县的人均收入水平更高,即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第二,贸易开放的减贫效应从东到西递减,因为我国西部地区贸易开放程度较低且运输成本较高,不具有优势;第三,扩大贸易开放有利于缓解我国西南地区的贫困状况;第四,在我国西南地区,进口更有利于减贫。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增加时,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进口大量的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第五,基础设施越完善,越能缓解贫困;人均储蓄水平越高,越能缓解贫困;低水平教育会加重贫困家庭的负担;耕地为贫困县人民创造的价值有限,拥有更多的耕地资源不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财富;第六,扩大贸易开放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以促使更多的政府支出,政府支出的增加又可以有效地减轻贫困。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引导贫困县参与贸易开放、增加扶贫支出预算;第二,加快贫困县自身发展,包括完善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县基础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贫困县土地和人力资源等。
其他文献
就业歧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具体渗透性的危害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秩序与和谐稳定。国内学者对反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层面,对司法救济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不够深入,对反就业歧视法颁布前的过渡阶段研究更是稀少。立法过程注定是艰难且漫长的,然而反就业歧视的任务十分紧迫,公益诉讼无疑是在短期内缓解目前困境的最佳途径。本文所欲解决的就是:如何整合相关资源,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
中国留学生因其深入国外社会生活,无疑是一张中国“行走的名片”,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外国国民认识中国的窗口。除了中国留学生的个人行为外,媒体对其形象的塑造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外国民众的认知影响更为深远。故此,对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研究基于框架理论和媒介偏见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1978-2018年期间的中国留学
2019年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五四”运动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以“五四”青年节作为纪念载体。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体通过在青年节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创造性地将“五四”同国家、社会发展相勾连,由此动员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青年投身相应的实践,字里行间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具备重要的解读价值。鉴于此,本文运用诺曼·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使在国际化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课题,成为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学子关注的焦点。以史为鉴,考察历史环境中的国际传播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央日报》作为抗战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官方报纸之一,全面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前22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战争状况,在对外战争期间,更是承担着重庆国民党政府,乃至整个中国对外宣传的重任,对于我们
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向前发展,二十余年间,社会化媒体应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即时通讯工具到如今的双微、短视频、直播、电商等产品,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愈发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启迪各领域将社会化媒体营销纳入商业战略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化媒体与电影行业交叉结合,催生出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为电影的宣传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纵观当下国产电影市场,整合营销和跨域营销两种模式在相
健康是每个个体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也是每个国家保障民生水平的重要基础。肥胖作为一种健康隐患,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引发多种慢性病的诱因,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在网络新闻蓬勃发展的时代,各国媒体结合社会现实,聚焦肥胖问题,针对性地向公众提供信息,对促进全民健康有所裨益。因此,本研究以框架理论、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读中英两个主流媒体网络新闻中的肥胖报道,具体选取了中国的中国日报中文
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我国舆论空间、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力,触发政府针对特定问题的议程设置,将诸多社会问题推向政策议程或决策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在分析网络舆情事件触发政策议程、决策议题的过程或机制,并未充分关注网络舆情事件如何触发作为稀缺资源的政府注意力,忽视了其中的触发过程和机制。本文重点研究网络舆情事件对政府注意力的触发过程和机制,以明晰网络舆情事件是如何
近几年,随着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医闹纠纷日渐增加,其中还包括关于医生不负责的负面报道,医生和医疗行业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医疗纪录片因其纪实性和客观性的本质属性,它能让受众全面的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有助于医患关系和谐。近几年中国医疗纪录片发展势力迅猛,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细节刻画方面都拥有了自身的特色和风格,并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与国外医疗纪录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选
算法与大数据融合深入了新闻的自动化生产、个性化推荐,以及评论引导等诸多环节。尤其是算法推荐,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较为普遍的分发运作机制,而通过算法推荐平台获取资讯也正在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常规方式和生活习惯。然而算法在新闻分发中的应用虽然满足了用户在信息爆炸环境下的个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商业组织机构的市场逐利,使得用户的个人隐私处于风险之中。因此,为了考察用户对于算法推荐
网民的情绪感染是加速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也是辟谣有效性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计算传播视角,将网民在辟谣过程中的情绪主要分为消极、免疫和积极三类,并在已有情绪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对主体情绪值和转变规则的计算方式。结合Python和Netlogo工具仿真辟谣过程中网民个体情绪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过程,以此模拟辟谣过程中网民个体情绪到群体情绪的感染过程。本文通过四组实验,设置不同的参数,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