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及其培育研究

来源 :陈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世代相续的永恒主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被充分激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基于自身直观的生活体验勾勒自己的美好生活蓝图。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对美好生活的构思丰富且多变。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美好生活观,能否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既事关自身美好生活的发展前景,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然而,现实地看,一些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存在模糊甚至错误倾向,迫切地需要引导与规约。此外,当前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理论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攻破与澄清。基于此,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及其培育”为研究对象,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厘清理论前提——探究生成逻辑——阐释应然样态——考察现状特征——提出培育内容与路径”的研究思路,力图深刻阐释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内涵要义与主要结构,着力揭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生成逻辑与本质特征,科学剖析当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现实样态及其深层次矛盾,进而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理”与“路”。全文除引言、结论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前提厘定。重在阐释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概念内涵、基本结构、主要特征与价值功能。在概念内涵方面,着重探讨了美好生活与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内涵要义,指出美好生活是建立在现实生存与发展条件以及主体内在需要基础上的理想生活形态,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则指向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何为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实现美好生活”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美好生活问题上的集中展现。在基本结构方面,重在探究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核心层与延展层的内容体系。在主要特征方面,指出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趋同性与差异性、自发性与自觉性相统一的特征。在价值功能方面,着重从个体和社会双重角度进行考量,指出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既能够为个体铸就生命存在的立身之本,推动主体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也能够凝聚美好生活的价值共识,激扬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第二章,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生成逻辑。着重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生成依据、生成机理和生成过程。在生成依据方面,分别从理论依据、文化依据和现实依据三方面出发,强调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既要对标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观的价值坐标,又要激活中国传统美好生活思想的文化密码,更要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现实。在生成机理方面,指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生成,在“自我”与“时代”的共振中生成,在“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生成。在生成过程方面,着重从需要体认环节、价值内化环节、心理整合环节和践行外化环节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生成的过程环节。第三章,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应然样态。重点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应然样态与本质特征,包括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价值取向、内容指向与实践路向三方面的本质规定与核心要义。在价值取向方面,指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应诉求“真善美”的统一,既符合规律,合乎德性,又体现自由之境。在内容指向方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应凸显整全性和高层次性的统一,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和谐的伦理生活和高雅的精神生活的辩证融合。在实践路向方面,指明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应体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既要立足社会的宏观视角,认识到平衡充分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中国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要立足个体的微观层面,明确劳动创造是通达美好生活的根本路径,遵纪守法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底线要求。第四章,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现实考察。重在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整体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现实样态。归纳概述当前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主流样态,包括对美好生活认知呈现内在矛盾、对“成长性需要”的集中诉求、对“中国式美好生活”认同度高。此外,着重分析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去目标化”的美好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逃避责任与“躲避崇高”、美好生活观中的“知行脱节”。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当前大学生美好生活观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本逻辑与消费逻辑的“共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夹攻”、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亚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大学生个体价值判断力与反思精神的缺失。第五章,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内容建构。重在解答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做什么”的问题。阐明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内容的建构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解疑释惑原则。提出应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主导性内容,包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梦教育、开展义利观教育、强化奋斗精神教育和推进反思精神教育。指出应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拓展性内容,包括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观、友善的交往观、理性的消费观、健康的闲暇观和高尚的职业观。第六章,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路径优化。重在回答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如何做”的问题。提出应传承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优良传统,包括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良性互动,坚持教育载体的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大思政”协同育人优势的发挥。指明应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方法革新,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说理教育法、以“叙事”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法、以“榜样”为引领的典型示范法、以“体验”为重点的实践养成法。强调应抓实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关键点位,包含依托“大数据+小数据”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专本硕博”贯通式与分层次相结合的美好生活观培育模式,建构引疏防“三位一体”校园网络生态管理体系,“软硬兼施”营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校园生活环境,构筑目标—课程—场域—队伍“四维协同”合力育人机制。
其他文献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国外安全因素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以江西省5所高校的1 256名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围绕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实证研究。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话题,但是国家安全意识并不强,所掌握的知识呈现碎片化特征;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主要融合在相关思政课程中,缺乏专门课程,教学
期刊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传统的“应试化”的应试观念,使许多人忽视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关注。现在的父母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再加上工作的繁忙,很多人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期刊
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体系,做好二者之间的融合,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好国家安全教育,更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加深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期刊
报纸
继《长津湖》之后,《长津湖之水门桥》又一次引发观众的共鸣,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轰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长津湖之水门桥》不仅是一部叙事影片,更是一部以文化传播为载体的、流动着的传播体,其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让人深思。本文从家国情怀、国家道路、珍惜生命、永不放弃、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六个层面剖析了该影片的叙事策略,探索其文化传播的精妙手段。
期刊
期刊
19世纪英国史家托马斯·卡莱尔历史书写的命运,虽非平顺,却还算不错。他的历史书写,一开始就处在现代学术体系的边缘,在现代历史学职业化的过程中,他的历史书写被轻视了。从阅读史来看,卡莱尔的历史书写首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然后,他在元叙事、社会解释以及伦理关怀等不同层面的思考,也辗转折入了不同的学科话语中。其实,在他的历史书写中,这些不同的层面是紧密结合、互相支撑的。在学科综合的通达视野中,他的历史书写
学位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形成行为意图并记住在将来某一时间或特定情景成功执行这一意图的能力。作为一种执行计划任务的重要能力,前瞻记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学习至关重要。前瞻记忆及其加工机制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围绕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是否依靠认知资源,研究者展开广泛研究,并提出自发提取或策略监控是构成前瞻记忆加工过程的基础。研究者相继提出前瞻记忆主流理论
学位
<正>一、研究背景(一)国家及市辖区对家园共育建设提出了政策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
期刊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同奈保尔、石黑一雄一起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其作品《午夜之子》被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最令人惊叹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二十世纪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运动为背景,将虚构叙事与史实相结合,讲述了英国殖民者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之间相互博弈的故事,揭示了在殖民者的视觉规训下,印度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研究运用视觉文化理论对《午夜之子》中英国殖民者的视觉规训和印度人民的反抗进行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