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为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而不懈努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微型金融作为传统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主要是以中低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通过向他们提供储蓄、贷款、汇款、货币支付及微型保险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平滑消费以及抵抗风险,从而改善其生活水平。江西省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较多,政府可以鼓励、支持和引导微型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减缓贫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为脱贫工作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微型金融减贫效应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其次,厘清了微型金融与贫困的相关概念、特点和测量标准,以及分析了微型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机理,包括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和农村贫困现状,总结了江西省农村贫困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微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适当的指标,收集整理了江西省 1986—2017 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减少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村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微型金融发展规模扩大有利于减缓农村贫困。然而,微型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恩格尔系数存在微弱的正向关系,说明微型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并不能促进农村贫困减少,反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此外,江西省农村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农村贫困减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农村贫困减少。但从短期来看,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农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影响均不显著,反而收入分配对贫困水平具有负向作用,即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能够带来贫困水平的减少。最后,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江西省充分发挥微型金融的减贫效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微型金融减贫效应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其次,厘清了微型金融与贫困的相关概念、特点和测量标准,以及分析了微型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机理,包括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和农村贫困现状,总结了江西省农村贫困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微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适当的指标,收集整理了江西省 1986—2017 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减少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村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微型金融发展规模扩大有利于减缓农村贫困。然而,微型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恩格尔系数存在微弱的正向关系,说明微型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并不能促进农村贫困减少,反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此外,江西省农村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农村贫困减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农村贫困减少。但从短期来看,江西省微型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农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影响均不显著,反而收入分配对贫困水平具有负向作用,即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能够带来贫困水平的减少。最后,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江西省充分发挥微型金融的减贫效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