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浙江省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莲都区6.86万公顷公益林小班,经系统抽样设置监测小班。基于114个监测小班调查数据,对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生态位理论、种间联结对研究区内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进行研究;同时,基于InVEST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模拟评估。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群落结构特征将莲都区公益林群落大致分为六类,即松林群落、杉木林群落、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毛竹林群落和灌木林群落。其中松林群落(45.69%)所占比重最高,阔叶林(17.60%)、杉木林(16.34%)、针阔混交林(13.51%)群落次之,灌木林(3.20%)最少。公益林群落乔木层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甜槠(Castanopsis eyrei)为主;灌木层以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油茶(Camellia oleifera)、隔药柃(Eurya muricata)为主;草本层以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为主。各群落类型普遍存在优势种较为单一的特征,尤其是乔木层建群树种少、树种构成相对集中。2)莲都区公益林总生物量为720.60×104 t,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2.47t·hm-2。植被总碳储量为358.451×104 t·C,植被平均碳密度为52.252 t·C·hm-2,高于浙江省中部平均碳密度水平。3)研究区内乔木层中杉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4.006),灌木层中檵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3.802),草本层中以芒萁的生态位宽度最大(4.089);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生态位分化相似;优势种种群间显著和极显著关联的物种对数较少,占总数的16.41%,其中正关联种对数多于负关联种对数。4)本研究引入InVEST模型,在对模型参数修改和校正后,应用InVEST模型对莲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莲都区南部地区峰源乡、峰源林场水源涵养状况优于其他地区,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也优于其他地区,是莲都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持区。并得出莲都区潜在生物多样性概率分布图。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种间关联及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莲都区公益林现状及群落结构和特征,同时也为其他县市公益林群落特征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