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夏秋之交,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使得境内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及其下游系列中、小型水库相继溃坝,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严重损失。因为此次水灾发生在1975年8月,故又称“75·8”特大水灾。文章以此次水灾救助中的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探讨地方政府应灾救灾体系、灾区恢复和重建中的地方政府以及评析地方政府此次水灾救助工作的得与失,对“75·8”水灾救助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以此为鉴,为政府救灾工作水平的提升献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顾河南省“75·8”水灾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是造成水灾的自然原因,水库设计存在局限、防汛指挥失误等都是造成水灾的社会原因。水灾发生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如农业遭到破坏、传染病滋生等。第二部分介绍灾区地方政府应灾救灾体系的建立。水灾发生后,地方政府启动应急决策与组织、应急救援与处置程序,构建了应灾救灾体系,从多方面对灾区及灾民进行灾后救援。第三部分分析灾区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地方政府的行为。灾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地方政府开展了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通过抢修水毁工程、恢复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工副业、加强灾后心理重建等多方面努力,保障灾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第四部分评析水灾救助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得与失,提出政府救灾工作改进建议。此次救灾,政府起到了减缓灾情、凝聚人心、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等重要作用。但是,救灾过程中也存在救助主体单一、灾情信息传输不畅、防汛指挥与调度不力、救灾款物发放与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今后政府救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多主体应灾救灾机制;加强地方应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救灾款物监管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