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顿·仁钦珠生平事迹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布顿·仁钦珠大师(1290-1364)的生平与事迹。在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1357年出生于朵麦地区时,布顿大师刚好68岁,他是宗喀巴大师之前在藏区声名显赫的一位集大成者。布顿大师一生不干涉政坛领域,一心钻研佛法。布顿大师在31岁前主要在绰普噶举派主寺绰普寺出家并刻苦学习五部大论等佛法知识。正当布顿大师学识渊博之事家喻户晓时,夏鲁万户主古相·扎巴坚赞便邀请他住持夏鲁寺。从31岁时来到夏鲁寺之直到圆寂为止布顿大师定居于此,成为夏鲁寺弘扬佛法的中流砥柱。一生功绩颇多,乃我们一般人无法估量:如勘定大藏经,广译梵文佛经等。他的文集有26函,从他流传下来的派别称之为夏鲁派或布顿派。此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即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绪论里主要阐述本人选择《布顿·仁钦珠生平事迹研究》这篇题目的目的及意义,还讲述了目前在国内外藏学研究领域里关于布顿大师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第一章是通过比较各类文献论布顿·仁钦珠的生平事迹。其主要依据布顿大师的传记与其他密切相关资料,试图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布顿大师的生平及诸多事迹。第一章是剩下各章的基础,为其他各章的叙述埋下伏笔。本章第一节是布顿大师诞生时,元朝时期西藏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节是诞生历史。第三节是从诞生后之受沙弥戒为止的生平事迹。第四节为受沙弥戒后之受比丘戒为止的生平事迹。第五节是受比丘戒后之迎请到夏鲁寺为止的生平事迹。第六节是住持夏鲁寺后之夏鲁寺堪布位让大弟子继承为止的生平事迹。第七节是夏鲁寺堪布位让大弟子继承后之圆寂为止的生平事迹。第二章是论布顿大师的主要功绩。本章侧重于从第一章中抽取几个相对影响较大的功绩,并进行详细的解释。第一节是勘定大藏经并为夏鲁丹珠尔做了详尽的目录。第二节是梵藏翻译史上布顿译师留下了不凡的功绩。第三节是显密二乘教义与大小五明中同样有诸多功绩。第四节是与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联系。第三章是论布顿大师住持的夏鲁寺与从他开始流传的夏鲁派。本章第一节是夏鲁寺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是夏鲁派的产生以及它的传承方式与宗教仪轨体系。第四章是论布顿文集。本章第一节是布顿文集手抄本与木刻版的产生历史。第二节是根据文集的内容划分所属种类。论文最后是各个章节的总结,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其他文献
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重要寺院夏河拉卜楞寺的第二十一任法台,第三世贡唐仓活佛——贡唐·丹贝仲美所著《水树格言》是藏族格言诗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作品,至今仍然
《法华经》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学者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则寥若星辰。苏慧廉是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士,同时也是山西国立大学西学总教习。兼具"传教士"
<正>(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力量,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中。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核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民族手工艺。在漫长的民族文化传承中,民族手工艺除了完成功能性作
<正>初中语文复习中,采用专题式复习方法,符合学习论的基本原理,切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零散的知识内容系统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
由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耗时十四年完成的皇宫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集大成者,无论是体量规模、建筑技术、雕饰工艺,还是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矩布局以及对不同文化
成功的语文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切实提高学
中国徽州地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代园林设计汲取营养和挖掘内涵的重要宝藏之一。以九华山涵月楼酒店及度假村园林设计为例,综述了徽州园林生活文化的价值,并通过对地域文
由于马克思没有开辟专题讨论过关于宗教的问题,并且没有为宗教撰写过任何一部专门的著作,因此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不是特别关心宗教问题,并以此作为忽略马克思宗教观研究的理
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资源锐减,农民种稻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湖北省水稻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为确保湖北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
“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高校一直以来都是翻转课堂研究和实施的主要阵地。综述了高校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并针对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