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性精神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有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疾病。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是一组大多数病因未明、治愈率低、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在全球精神卫生资源普遍匮乏的情况下,农村公共精神卫生状况应引起重视和关注。 [目的]通过对黔江地区农村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做问卷调查,了解农村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教育及随访情况以及监护人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得出当地重性精神病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影响精神病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通过对村医,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进一步佐证监护人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农村精神病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改进精神病人在农村的精神卫生状况,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维护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内外有关精神卫生的现状,社区精神卫生发展的水平及为提高精神卫生水平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存在的一些不足,阅读国内近几年就精神卫生发布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制定调查问卷和机构人员访谈提纲进行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对黔江区4个乡镇的200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和29名医务人员做问卷调查并对1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精神卫生的领导和4个乡镇中选取的12名村医作访谈,收集调查问卷、整理访谈资料并进行分析。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知情人访谈法及分析时用到的卫生统计学方法。 [结果]通过对上述问卷资料及访谈内容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黔江区未设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没有设立精神科,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匮乏。精神卫生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开展,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4.4%,免费体检达70.4%,家庭随访达到92.2%,健康教育达70.5%。(2)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中发现:监护人治病负担自觉承受力是监护人自觉监护能力的影响因素,自觉的治病负担越重,监护能力越弱;监护人的职业、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影响免费体检项目的开展;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为随访意愿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监护人越愿意参加随访。(3)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平均分为52.8分,对医务人员做的问卷包括精神卫生基本常识、常见的精神类药物及其副作用、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知识问卷,结果平均分为33.1分。农村精神病患者及卫生服务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4)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机制,工作内容常需要多部门参与,可实际工作中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不紧密。 [结论]根据研究中发现的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精神病人在农村的精神卫生状况及促进病患者身心康复的建议:研究中发现精神卫生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的较全面,可患者的实际收益较小,提出应该注重群众的实际需要,根据实际的财政情况,逐步实现农村重性精神病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对监护人及卫生服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的现状,提出将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之一,改变患者及其家属消极的疾病治疗观的建议;对病患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尝试将团体教育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日恢复健康;针对多部门合作不尽人意的现实,提出应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创新精神卫生协同管理模式;针对精神病患者最终要回归社会可公众对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一些偏见,提出应该降低公众污名和歧视,帮助精神病患者社会回归; [创新与不足]创新之处:国内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患者的筛查、在医院中的治疗和管理,且研究多是对有精神科的城市或社区中的患者的研究,对农村的精神病患者的研究较少,对农村精神病患者享有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更加少见,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了解患者接受服务的现实状况,探讨患者接受服务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对改进农村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由于调查的群体较特殊,对患者接受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无法调查到患者本人,只能通过调查监护人来侧面反应,监护人的喜好和对待患者的态度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