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西方均衡汇率模型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以Edwards和Elbadawi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现实,选取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基本经济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对1985~200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模型(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相对劳动生产率、政府支出、实际货币供给、开放度和贸易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这20年间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人民币经历了较为显著的三次高估和三次低估;(2)根据本文回归的模型,作者测算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低估5.68%,预期2006年人民币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3)当相对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开放度以及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各自相应临界值时,这些经济要素变量对汇率的影响会下降很多甚至不再影响汇率;而政府支出始终对汇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点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特别注意。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以及汇率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回顾了国际文献中有关均衡实际汇率的主要理论,并介绍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Edwards和Elbadawi的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现状,优选了若干基本经济要素变量,构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并作出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的结论部分,根据第三章构建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作者分析了近2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衡状况,预测了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走势,并对汇率政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