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公司治理若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公司治理在西方国家兴起。90年代初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企业、政府和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的热点。公司治理是公司法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共同研究的交叉课题,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管理学主要侧重于研究法律法规确立的治理结构的合理性问题,而公司法学主要侧重于研究如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确立更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是中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前提。与国外成熟的公司治理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当务之急。2002年以来,德国的公司治理法律不断改革发展,有着比较完备的《德国公司治理法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系统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结构和法律规制。全文共分为三章,三章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本文从中德的公司治理理论、中德公司治理结构、中德公司治理法律规制进行系统的纵向考察,并同时对中国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中德公司治理结构、中德公司法律规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意图找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他山之石”,并有所创新。第一章梳理了中国和德国在公司治理理论方面的传统理论和在理论领域的新发展,中国在公司治理理论从比较流行的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发展成为现代委托代理理论,在最近的研究中又创新出双重代理理论;德国在传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治理结构,并创新出“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二章梳理了中国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历程,探求了发展改革的动因,对中国的现有的公司治理架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问题所在点,对照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中国和德国在公司治理法律规制的性质和特征,详细整合了中国公司治理法律中规范公司内部分权机制的法律和规范公司外部制衡机制的法律,归纳其特征,与德国公司治理法律的条款类型和性质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公司治理与德国相比,仍有可借鉴之处。笔者建议以国情为基本出发点,借鉴具有普适性的优秀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与财务报表披露及外部审计制度;细化监事会财务审查权,赋予监事会真正的权能赋予监事会实际的职能;强化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合作,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追求共同目标。另外,在立法形式上,应整合中国公司治理法律,使中国公司治理法律走上法典化的道路。公司治理问题涉及很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近几的研究中,因进行中德公司治理法律规制比较研究的较为少见,因而既没有规范化的模式可遵循,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本人深知要对这一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索是相当困难的,但仍迫切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探索,引发更多学者的思考,从而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其他文献
数据采集是构建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在医疗、金融等应用领域,由于不同医院、不同银行采用了不同的软件系统,使得这些领域存在大量的异构数据。异构数据采集需要解
滨水景观在当今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着重将意象学运用于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分析了各意象元素的独立特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在滨水景观中应该将意象的各元素
本文试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分析为例,从字词意义的考订出发,具体说明与展示传统注解在字意及章句解读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局限,并重新厘定章句之本意。论述之进路有三:首
生态现代化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主导理论,对当前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将生态现代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陈如才湖北省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45000)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shocksyndrome,TSS),主要是由集聚在阴道、宫颈粘膜表面或软组织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
本文在介绍黄河流域内蒙古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园区治理的建议。
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群出现以来,城市群地区日益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胰瘘是其术后众多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发病率为12.1%~44.7%[1]。术后早期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可
《白雪乌鸦》是迟子建2010年出版的最新长篇小说。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代表性人物来阐述迟子建独具魅力的行文风格,她以温情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关注苦难和灾难,并且能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进入富有后现代文明特征的阶段:资讯和电子事业高度发达.这种经济文化背景带来了消费文化的兴盛,复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一切都成为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