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从器官病理、超微病理、细胞水平研究肌纤维母细胞,以探讨肌纤维母细胞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2只。模型组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肺纤维化,对照组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代替。各组动物均于气管内灌药后3、7、14、28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动物体重及肺湿重,计算肺系数(肺湿重mg/体重g);取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Van Gieson氏胶原纤维(VG)染色和制备电镜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VG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I型胶原(Type I codagen,∞l-I)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培养的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肺系数值均显著增高(P<0.05);a-SMA、∞l-I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呈弱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呈较高表达(P<0.05);模型组大鼠细胞培养爬片测定α-SM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光镜下,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肺泡间隔增宽,炎性细胞渗出,肺泡结构破坏,融合,形成纤维灶;VG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胶原纤维大量表达;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肺间质中可见胞浆内有微丝的肌纤维母细胞。
结论: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中,α-SMA和∞l-I呈高表达,预示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MF)的形成,它可能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