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消费与经典传承——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主导社会运转的动力,成为人们的行为旨归,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在文化领域,文学经典也遭遇了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逻辑。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改编,在熙熙攘攘的文化市场中,也俨然成为一次事件。无论是电视剧本身,还是电视剧的制作者、观众,都成为这次事件的参与者,共同建构了消费社会中经典消费的奇观。  在大众文化异常繁荣的消费社会,经典消费与经典传承似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经典消费的方式成为经典传承的方式,经典消费一方面在蚕食着经典,另一方面又使被大众文化淹没了的经典得以传承。于是,经典消费与经典传承由一对矛盾体变成一个统一体。文学经典改编的电视剧虽然“注了水”,骂声不断,仍然被一些观众视为了解文学经典的一种途径,通过电视剧对原著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有所了解。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电视剧以一种“快餐”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了故事层面的文学经典,对文学经典的普及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电视剧制作方通过一系列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把影视剧翻拍弄得人尽皆知,被翻拍的文学经典也因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形成一种良好的回归经典的氛围。通过新的影视剧翻拍,在喧嚣的大众文化中沉寂的文学经典又重新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  新版《红楼梦》的翻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目前文学经典影视剧翻拍的一些共性。新版《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曾多次强调对“忠实性”的追求,为了达到其“高度忠实原著”的目的,作了多方面的努力。然而,新版《红楼梦》的这种几乎亦步亦趋的改编,其实不过是对原著的表面忠实,从原著中汲取的也不过是一副空架子。新版《红楼梦》为喧嚣的文化工业作了注脚,其作为文化产品的娱乐性,超越其作为名著改编的经典性,成为其本质属性。突出电视剧的娱乐性而忽略其经典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作法。无论是要在“忠实性”和“创新性”中找到平衡,还是要在“经典性”和“娱乐性”上做到兼顾,回归经典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
其他文献
从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看,先有“体”后有“时”表现形式。“时”表示事件发生的时点,“体”则表示该事件的内部特征,即进行、完成或反复情况等。可以说“体”系统表示情状的内部时
恐怖作为一个心理学关联词,一直以来都深受文学界重视。评论家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对它进行各种层面的定义与阐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既有的恐怖概念的梳理,结合德里罗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