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背景下互助养老问题研究——基于宁夏银北地区的调查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伴随产生了“空心村”的现象。“空心村”的产生,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更加严重,进一步弱化了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并且,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城市,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体系上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这双重压力下,宁夏银北地区一些村部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新的农村养老模式,利用闲置、废弃的校舍,重新进行装修、改建,将村内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集中居住,形成了互助养老新模式。  本文以宁夏银北地区典型的农村互助养老院所在村庄及其邻村为调查区域,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与重点访谈的方式,以获得的一手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描述、Ordinal probit(有序probit)模型以及需求弹性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空心村”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参加互助养老和在家庭养老模式下的基本状况和满意度现状,并对互助养老对养老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空心村”背景下互助养老的潜在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参加农村互助养老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满意度;(2)农村老年人在本村中所处的经济水平、老年人每月收入及子女每月探望农村老年人的次数,都会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若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至少有一项不能自理,会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4)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服务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无弹性类的紧急情况下有人救援、行动不便后的长期照料、医务人员上门看病和亲戚朋友定期探访的需求更为突出。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进一步推进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2)增加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财政投入;(3)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4)尽快实施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的潜在服务需求的无弹性服务项目。
其他文献
期刊
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马克思产业结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关于会展经济的现有研究成果出发,对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的会展经济的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