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及安全性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又称羟氨苄青霉素,是耐酸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由于其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已被广泛用于兽医临床中,它的不同制剂也被批准用于多种畜禽和宠物。阿莫西林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已有一系列报道,但尚未见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内服给药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猪内服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残留消除规律和靶动物安全性进行探讨,为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在猪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选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组织提取液,三氯乙酸沉淀蛋白,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测定组织中阿莫西林,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10~5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方法回收率为80.2%~12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该方法简易稳定,适合猪组织样品中阿莫西林的残留量检测。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试验选用21头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44.6±2.7 kg,按照采样时间点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10 mg/kg.bw内服给药,每天2次,连续5天;空白对照组1头。试验组饲喂约200 g含阿莫西林混悬剂的饲料,分别于停药后12 h、1 d、3 d、5 d和7 d通过放血处死后采集肌肉、脂肪、肝脏和肾脏,测得阿莫西林的残留浓度。结果表明,仅在肌肉中检测出阿莫西林,且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其余三种组织均未检出。根据实测浓度法,休药期暂定为0 d。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试验选用24头三元杂交猪,体重为14.9±2.12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每组均公母各半,按照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在猪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分别设定为推荐剂量组、3倍推荐剂量组及5倍推荐剂量组。试验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 mg/kg.bw、30 mg/kg.bw和50 mg/kg.bw,每天2次,连续给药10天。试验过程无动物死亡,所有猪临床表现正常。阿莫西林干混悬剂不会对猪体温产出不良影响,同时随给药剂量增加,料肉比也随之降低。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MCH、MCHC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RBC、HGB、HCT、MCV、RDW-CV、PLT虽然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除RBC、HGB、HCT三个指标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现象,仅轻微偏离正常范围上下限以外,其余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虽然各组WBC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直到停药后第7天,WBC才趋近正常范围。通过血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阿莫西林各试验组的AST、Glu、TG、UA、TBIL、DBIL、ALB、LDH、CK、Ca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给药期间,5倍推荐剂量组ALP值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试验后期,3个试验组的TC与TP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停药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CREA值和UREA值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给药第10天和停药后第7天,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的P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给药第10天,5倍推荐剂量组ALT值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推荐剂量组γ-GT值比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给药第5天,试验组的M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到给药第10天,试验组的Mg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5倍推荐剂量组的猪的病理解剖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和淋巴结等器官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表现正常,但十二指肠局部固有层内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肺组织存在局灶性气肿,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干混悬剂按推荐剂量使用对猪没有不良影响,结合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检查,其仅会在5倍推荐剂量使用10天时对十二指肠和肺脏产生损伤。综上所述,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在临床使用中可按推荐剂量和疗程使用,以保证猪只安全。
其他文献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过去十年含砷饲料添加剂及农药的广泛使用和砷矿的开采,使得水体及土壤砷污染不断加剧,并通过食物链蓄积危害畜禽及人类健康。本研究采用具有强毒性的无机砷化合物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进行实验,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ATO会引起鸡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
学位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的胞内寄生原虫,其对温血动物的感染范围甚广,可引起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动物体内多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弓形虫的攻击对象。在经口感染后,弓形虫会穿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被运输到多个组织或细胞进行增殖,易引发多个器官的炎症。弓形虫对脑部的伤害尤为严重,有高风险的继发性瘫痪,研究表明超过九成死于弓形虫病的患者是弓形虫脑炎所致
学位
干扰素是一类能够广泛表达于多种单核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1994年首次克隆出鸡α干扰素以来,鸡α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功能在兽医学领域得到极大的重视。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可刺激机体产生某些炎性因子,在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作为有效激活剂,发挥重要作用,鞭毛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呈可溶性表达,作为基础的疫苗
学位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的强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和多种禽类感染后可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将其作为一类疫病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当中。两广地区家禽和水禽养殖业发达,禽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活禽交易市场多,且位于我国南部,气
学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三大健康杀手之一。相似、可靠的动物模型对T2DM的研究极为关键。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更为接近,其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病理、生理及发病过程。因此,T2DM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创新药物临床前药效评价的理想动物模型。目前,T2DM灵长类动物模型制作最为
学位
非洲猪瘟(Af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接触、出血性、病毒性的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严重危及养猪业发展。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国内发生了跨区域传播,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非洲猪瘟均没有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
学位
沙门菌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中动物源沙门菌对畜禽养殖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种禽场是控制沙门菌流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沙门菌净化的“源头”,本研究对广东省不同种禽场进行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并挑选部分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以期为种禽场沙门菌的防控和净化
学位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对肉类食品进行检疫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驻屠宰场检疫则是防止问题生猪流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屏障。其中在东莞市某镇动监驻屠宰场日常检测和季度监测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旋毛虫病、猪布鲁氏菌病和猪日本乙型脑炎)、猪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口蹄疫)是屠宰检疫的
学位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动物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铜也是一种对机体具有一定毒性作用的重金属。当机体摄入的铜超过正常需求水平会导致睾丸损伤,造成精子生成障碍,而铜对猪睾丸的毒性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铜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而常在畜禽养殖中用作饲料添加剂,铜作为一种工业生产中的常用金属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而导致环境铜污染的风险不断加大。铜在农业生产上的滥用以及工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铜污染,可
学位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该病毒对任何日龄的猪均易感,该病可导致皮炎肾病综合征、多系统炎症、繁殖障碍如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2016年,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Palinski等研究人员在患有皮炎肾病综合征和繁殖障碍的猪场首次发现该病毒。PCV3基因组全长2000 bp,主要包括三个开放性阅读框:ORF1、ORF2和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