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猪的一类具有高度危害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播快速的临床特点。在当前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疫苗的不恰当使用和病毒自身变异等因素,猪瘟的流行发生了改变,在猪群中该病从大规模的流行转变为地方性散发,在个体猪只中该病多以非典型性、慢性及隐性形式出现,这种非典型性、慢性及隐性带毒常常会出现在母猪群中,造成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同时也会造成母猪的垂直传播及猪群中水平传播,从而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本研究通过制备抗猪瘟病毒单克隆荧光抗体,旨在为猪瘟病毒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而又敏感的检测试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猪瘟病毒单克隆荧光抗体的制备复苏和扩大培养由本实验室研制的猪瘟主要保护性抗原E2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AH9株,通过Babl/c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大量制备了猪瘟单克隆抗体,运用辛酸-硫酸铵法与Sephadex G-25快速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得到浓度较高的猪瘟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为11.491mg/mL)。经SDS-PAGE电泳检测,在25kDa和50kDa处可以看到两条清晰的条带,证明纯化后的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度高。运用ELISA法对该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效价为1:51200。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标记物,采用透析法进行标记,成功制备了免疫荧光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2.猪瘟病毒单克隆荧光抗体最佳试验条件的摸索通过对固定剂及固定时间的确定、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抗体孵育时间的确定、特异性实验、敏感性实验、符合对比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保存期实验等试验条件摸索。最终我们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固定条件为60%丙酮+40%乙醇在-20℃下固定30min;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300;最佳抗体孵育时间为60min;与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乙脑病毒等其它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该方法与Real-time PCR样品检出率敏感性相差2个数量级,与RT-Nested PCR样品检出敏感性相差1个数量级,表明用此荧光抗体作为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已知背景的95份样品分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和RT-Nested试验进行检测,以评定其符合率,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达到88.42%,方法间符合率较高;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保存期实验显示,将该荧光抗体于-20℃保存6个月后体依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猪瘟荧光抗体的临床应用运用冰冻切片技术对2012年9月至11月猪场送检的463份组织病料(肾脏、淋巴结、扁桃体)进行处理,按照已摸索的最佳猪瘟病毒荧光抗体工作条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抗原呈阳性的病料共62份,送检样品阳性率为13.39%。
其他文献
<正>提起男士化妆品,不管是媒体还是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男士化妆品绝对是现在乃至未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品类,它也绝对会迎来高速的增长。事实也是如此,据美国《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行PICC化疗间歇期并及时在院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300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作为传播路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下所传播的单一且严肃的国家领导人政治性形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今的国内国际局势
P6作为国际顶级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国际工程的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如何将P6软件强大的管理指导作用在具体的项目中实施,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具有至关重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拟输血患者186 534例进行抗体筛查,
<正>朝阳县是辽宁省重点枣产区,枣栽培历史久远,经验丰富,现栽枣面积约33万亩,产鲜枣8 000万千克,已成为广大枣农致富的主导产业。县内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山、川、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PICC带管期间并及时在院进行导管维护的311例患者,应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同时《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
<正> 我国医学史上所称述的“易州张氏学”,系指宋(金)元时代的张元素(洁古)、元素之子张璧(云岐子)、弟子李杲(东垣)、王好古(海藏)及其再传弟子罗天益(谦甫)这一学派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