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国际竞争聚焦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和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技术水平,研发则是产生新技术的源泉。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许多企业并不积极投入研发创新项目,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企业研发补助的力度越来越大,每年有大量资金流入企业。但是这些资金是否如政府预期的那样,降低了企业研发的风险,增强了企业研发的信心,还是由于政府的科研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挤出效应?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对不同区域的研发补助产生的效果是否一致?资源具有稀缺性,政府控制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政府在投入资金之前要明确采用何种方式、对哪些区域的企业进行补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研发补助产生的效果最大化。本文将基于区域分析的角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研发强度和政府补助水平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2)政府补助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正向关系,即政府补助对研发强度具有杠杆效应。(3)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与研发强度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整体结果一致,并且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对东部地区进行政府补助可以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更大的杠杆效应。(4)将东部地区细分后本文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强度也具有杠杆效应,与整体研究结果一致,并且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对京津冀地区进行政府补助可以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更大的杠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