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纳米尺度的金属具有异于大块固体和单个原子的特殊性质,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生物技术、磁学、电子学、光学等领域。实验和理论均证明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对其性质有着显著的影响。寻找新的方法来合成具有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了纳米科学的焦点之一。另外,为了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必需的。因此,本论文包括了这样两个部分:首先,我们通过在普通的银镜反应中引入一种活泼金属铝作为基板,得到了二维交错排列的银的片状纳米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研究表明铝箔在反应中能生成少量的氢氧化铝,从而诱导了银纳米片的取向生长。根据这一机理,我们也直接采用了硝酸铝来控制银纳米粒子的形貌。最终这一方法被扩展到聚吡咯微结构的修饰,从而被证明是一种通用的表面修饰方法。本论文的另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银纳米片的光学性质。在详细介绍了离散偶极近似方法后,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分解的图形分析方法来处理结果中的偶极阵列。随后我们计算了处于真空中的五个厚度相同但边长不同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在某个特定的偏振平面波入射情况下的消光光谱,并利用图形分析方法表征和指认了每个光谱中峰值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识别了三种不同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模式。每个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共振波长线性依赖于三角形纳米片的边长,该结果对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指认和控制合成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接下来还讨论了吸收和散射对消光贡献,其趋势与球形粒子的情形基本类似。这一部分的最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在另外两种典型的偏振平面波入射的情况下不同的三角形粒子的消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