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舞者——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创造了人类的生命,成为人类最亲密和最信赖的人物,因此,人类对母亲的关注和依赖,使得母亲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常客。作为文学书写的对象,母亲形象具有“原型”意义,她承载着人类集体情感,作家通过她表现自己体验的社会。母亲形象存在于全世界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母性精神成为人类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动力,因此,对母亲形象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文学小说中所刻画的母亲形象为研究对象,透视出作家的情感走向及其他们对社会文化乃至人性的反思。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章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母亲“原型”的意义及其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第二章进入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现代文学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类归纳了不同母亲形象的不同特点;第三章立足作家们的创作态度和观点,分析母亲形象丰富的外延意义,她不是作家单纯的书写对象,而是作家用以寻找心灵家园、审视亲情文化、理解人性的窗口。  人类伊始,从神话到现实,母亲的身影从未离开过文学舞台,随着时代的变迁,母亲被赋予不同的表现意义,但有一点从未改变,就是母性精神对于人类的永恒性,因此,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双语是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在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或多语十分典型。随着商业流通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族际通婚的增多,特别是在国家
孙锦标先生的《通俗常言疏证》一书,是一部方言俗语词专著,全书以溯源为主,辑录、考证了5595条方言俗语词。《通俗常言疏证》在俗语专著中以“旁征博引,搜罗殆尽”的特点而著称于
纳家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镇的一个回族聚居村,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作为一个典型的回族社区,其语言学、民族学价值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纳家户回民使用的是一
中韩文化交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文化、思想、宗教等各个方面来看,两国相互影响,在文化亲缘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并且以文化方面突出。两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