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可控聚变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的终极能源,最主要的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偏滤器是托卡马克中用来排除来自芯部等离子体的粒子流和热流以及屏蔽杂质的主要部件,是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域。等离子体和器壁材料相互作用,一方面会产生器壁固有杂质粒子污染等离子体,另一方面在高等离子体热流轰击下,偏滤器靶板可能会受到损伤,从而缩短托卡马克装置的寿命。因此需要有效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可控聚变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的终极能源,最主要的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偏滤器是托卡马克中用来排除来自芯部等离子体的粒子流和热流以及屏蔽杂质的主要部件,是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域。等离子体和器壁材料相互作用,一方面会产生器壁固有杂质粒子污染等离子体,另一方面在高等离子体热流轰击下,偏滤器靶板可能会受到损伤,从而缩短托卡马克装置的寿命。因此需要有效降低偏滤器等离子体温度和入射到靶板的能流负荷,这就要求偏滤器能够有效的辐射能量。再循环过程会通过产生中性粒子在偏滤器区域辐射能量,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会对再循环产生影响,而所产生的中性粒子又会对等离子体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从而对整个运行过程产生影响。不同的靶板材料也会对等离子体的再循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另一种有效增大偏滤器能量辐射的手段是杂质辐射,而碳杂质作为固有杂质(当偏滤器靶板材料为碳时)是非常重要的辐射物。因此,定量分析再循环粒子和碳杂质对偏滤器等离子体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采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粒子再循环和碳杂质对偏滤器的影响,研究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了核聚变能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本工作的研究背景;第二章具体介绍了粒子模拟模型PIC-MCC(Particle-In-Cell with Monte Carlo Collision),粒子模拟软件VSim以及相关模拟方法;第三章使用VSim软件采用一维空间三维速度(1D3V)的PIC-MCC模型模拟和研究了粒子再循环对偏滤器等离子体的影响,其模拟区域是沿着磁场线的整个刮削层(SOL)。讨论了不同等离子体参数条件下的边界再循环对偏滤器等离子体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不同的碰撞反应对等离子体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靶板材料(碳和钨)对再循环和等离子体的影响。模拟发现偏滤器靶板再循环产生了一定密度的氘原子(D)和氘气分子(D2),这些中性粒子会与等离子体发生各种碰撞反应(如电离碰撞,电荷交换,电离解离,激发碰撞,弹性碰撞等)。通过统计全空间的等离子体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密度以及入射靶板的能流和粒子流等,发现靶板附近的中性粒子对偏滤器等离子体有很大的影响,碰撞反应可以辐射能量,降低靶板等离子体温度和能流负荷,促进脱靶的实现。结果还表明碳靶板在偏滤器区域的能量和动量损失都大于钨靶板,仅从再循环的影响角度看,碳靶板有利于脱靶,而钨靶板对芯部等离子体影响更大。第四章采用同样的1D3V的PIC-MCC方法模拟了碳杂质对偏滤器等离子体的影响,并对碳杂质与再循环氘对脱靶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考虑碳杂质在偏滤器中的作用时,发现碳杂质对偏滤器等离子体具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碰撞截面。碳杂质的电离碰撞可以有效增加靶板附近电子的密度,激发反应可以有效的辐射能量,降低靶板附近的电子温度。碳杂质相对于中性氘粒子,辐射的能量更大,更有利于促进脱靶。第五章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工作展望。
其他文献
轴流涡轮作为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气动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和燃机的性能,开展涡轮先进气动设计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涡轮研究的核心内容。虽然如今CFD数值模拟技术在涡轮全三维设计体系中占据重要作用,但作为全三维设计体系的基础,涡轮S2流面(二维通流)设计仍然是涡轮气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在通流设计阶段,涡轮的总体性能参数和各截面叶型参数被大致确定,从而完成了涡轮设计中的大部分内容。本文
碳金融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国家干预性以及跨部门和跨行业性。健全的碳金融监管体制对于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碳金融尚处于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起步阶段,监管存在以下问题:监管主体关系不顺且职能配置不合理,容易造成"过度规制"或者"规制不足"等政府失灵现象;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情况看,由于静态权力结构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体制
液滴冲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工业技术领域。液滴冲击过程中良好的传热传质能力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实际上,在相关应用中,液滴冲击干燥壁面和静止液膜的情况较少,更多体现为液滴冲击流动液膜,并且冲击过程中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液滴间相互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上述内容的研究较少,有关局部传热的分析及各类参数对界面演变特征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通过实验
自然对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流动和换热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工业应用领域,如太阳能集热器、核反应堆的冷却及电子设备的散热等。本文采用量纲分析、数值模拟和直接稳定性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对线性温度梯度下三个不同计算模型热边界层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实际工业应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对于半无限大加热平板模型,采用线性分层系数s描述并涵盖不同的边界加热条件,在此加热模型下线性分层系数取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巨大的军事战略意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然而,高超声速飞行时受到强烈的气动加热,给机体结构的材料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相比传统的冷却方式,发汗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均匀、膜覆盖性好、冷却效率高、易于控制的优点,正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冷却技术。本文以飞行器外表面热防护为研究背景,建立发汗冷却数值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
当今社会,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在电力、冶金和石化等高耗能的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经济,因此找到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蒸发式凝汽器采用的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具有节能、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对其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搭建了蒸发式凝汽器管束阻力和传热传质性能测试实验台,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喷淋密度和迎面风速对1.6D管
随着电子器件和设备逐步向紧凑化、微型化和大功率化的方向发展,对散热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沸腾传热由于可以利用液体汽化过程释放的大量潜热,具有优越的热量传递能力,被广泛应用在换热器、核反应堆、火箭喷嘴和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工业设备和技术中,因此,沸腾传热是解决高热流设备散热问题的最有效方式。改变表面结构用以强化沸腾传热是当前相变强化传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搭建池沸腾传热实验系统,研究微结构表面
全球淡水资源匮乏且各地区分布不平衡,据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翻一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会面临淡水短缺的问题。尽管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淡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当下日益匮乏的水资源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各个国家都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本文提出的气隙扩散式蒸馏海水淡化方式,用亲水性良好的多孔介质代替膜蒸馏中选择透过性膜,综合膜蒸馏与太阳能蒸馏的优点
在工业生产中,强化换热技术已经普及,但提高换热效率一直是强化换热技术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提出将纳米流体和正反螺旋扭带结合使用来增强换热效率,并使用ANSYS软件包中的FLUENT软件对纳米流体在内置正反螺旋扭带的圆管中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范围是层流状态(雷诺数Re=400~1800),研究正反螺旋扭带结构和纳米流体性质对复合强化换热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圆管+水、圆管+纳米流体、内置传统扭
人类一直面临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问题。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转变多元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的转化效率是实现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高热电转换率,有望在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首先使用REFPROP计算了CO2的物性并分析了其在拟临界区的变化特点。针对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