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称白木耳,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因其特殊的生活史,既可以人工栽培,又可以以酵母状芽孢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因而它是进行遗传转化的理想材料。在利用其进行遗传转化、转基因作物栽培和发酵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模式受体菌株的筛选、银耳芽孢菌株的栽培技术的建立、发酵技术及其遗传背景的研究。为此,本文就从3个方面去研究:一是银耳遗传转化受体菌株筛选;二是银耳遗传转化受体菌株的发酵条件研究;三是受体菌株银耳交配型因子的初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银耳遗传转化受体菌株筛选本实验从形态学、分子水平、对潮霉素的敏感程度以及生物量方面对19个测试菌株进行筛选。结果从19个测试菌株中筛选到对潮霉素敏感且生长速度最快的高产菌株T0040。再以T0040为出发菌株,通过出耳,弹射单担孢子,获取其可配对担孢子,为以后遗传背景的研究以及用于双基因转化的担孢子的获得提供可靠材料。为解决利用转基因的芽孢进行栽培试验可能面临的出耳难的问题,进行营养转化条件的研究,得到两种可以诱导银耳芽孢向菌丝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分别是:配方二10%麸液、10%香灰菌木屑提取液、硫酸铵1.0g、麦芽糖10.0g、葡萄糖10.0 g、琼脂30.0g;配方三细米粉500.0g、麸皮500.0g、骨粉10.0g、过磷酸钙10.0g、硫酸铵1.0g。2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培养基的优化是微生物培养中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维生素、生长素五个单因子对芽孢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个因素对芽孢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根据实验的结果选择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矿质元素硫酸镁,维生素VB1为实验优化的因子。利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寻优,响应面法可以在较少的实验次数中得到培养基组分的最佳搭配情况,从而降低实验成本。本文利用该法成功探索出筛选出的模式菌株T0040的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3.91 g/L,蛋白胨8.29 g/L,硫酸镁2.81 g/L,VB1 14.43 mg/L,KH2PO4 0.5 g/L。3银耳遗传交配因子的初探芽孢的配对实验得到3对可以配对出耳的担孢子分别是:T1与T26、T1与T19、T4与T13。对银耳的交配型因子从分子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简并PCR的方法成功克隆了银耳的线粒体间隔肽(MIP)基因。同时也尝试了用简并PCR去克隆银耳T0040的B交配型因子的STE3-like pheromone receptor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功能预测。这些工作将为以后研究银耳双基因受体菌株的遗传背景奠定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