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板的建模及模态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窝夹层结构是复杂航天器中广泛采用的轻型结构,但由于其粘接结构的工艺分散性以及大变形时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存在,使它的物理参数很难确定.为此,该文对蜂窝夹层板的等效分析方法和实验模态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文针对蜂窝夹层板建模的复杂性,首先分析了蜂窝夹芯的面内和面外的力学性能,并由刚度等效和广义惯性等效原则,非常方便的用单层板来等效出蜂窝夹层板的各种弹性常数和等效密度,然后通过两个算例证明了等效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且证明了等效模型对于厚跨比较大的蜂窝夹层板误差较大.对于厚跨比较大的蜂窝夹层板的参数识别,该文分别进行了静、动力学实验.在动力学振动测试中,通过对几种测试方案的比对,最终决定采用近似自由状态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态分析实验.同时通过静力学的弯曲实验进行验证,证明了模态分析实验的正确性.在实验数据分析中提出利用小波多分辨率的滤波技术对频响函数进行非参数估计,所得结果与LMS振动测试系统分析结果相吻合,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总之,该文的分析和计算结果为蜂窝夹层板的物理参数辨识方法及其实验技术提供了数据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首先,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案,建立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和数字化实现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同时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局限性和低速性能上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电压矢量细分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初步验证了其比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优势。 其次,本文在微控制器系统中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进行软件模块化设计。
随着能源的紧缺,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获取新能源是当今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以获取新能源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种可用与满足家庭能源需求的光伏发电系统。首先根据对太阳能电池的分析,得到了太阳能电池功率输出的不恒定性。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的原理,选择了Boost电路作为主电路。对比了功率回授法、恒电压法、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最终选择了扰动观察法控制策略,实现了仿真。其次,本文根据光效与节能
本文提出将电力网络中任意待考察节点的负荷等效阻抗、无功补偿电容以及发电机内阻抗都写成关于任意节点电压或电流的显函数关系,为功率因数、无功电价、电能分配、支路损耗、
由于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光伏出力具有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随着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其对电网的影响将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对光伏系统出力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光伏出力短期预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光伏系统出力特性以及影响光伏出力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按照季节类型分别建立预测模
磁场驱动等熵加载技术利用快电流脉冲产生的磁场来加速飞片,能达到很高的速度,对于材料在高压下的状态方程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基本特征是在相互绝缘的阴阳两极产生强磁场,利用磁压来驱动直径在~mm,厚度几百μm的飞片获得高速;同时,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在样品中产生平滑增长的准等熵加载,使样品达到等熵压缩状态。相对于其他加载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材料中达到很高压力或驱动飞片高速飞行的同时,在材料或飞片中的温
该文通过对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供的两种专用开发工具,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的研究和分析,详细给出了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论述了
论文主要研究了三向网格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介绍了网壳发展的国内外现状,针对扁球面网壳在静态和动态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计算。基于板壳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采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现代分析方法,运用连续化拟壳法思想,将网壳转化为连续壳体,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合理的确定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分析了三向网格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弯曲问题,非线性固有频率问题,动力稳定性问题,分岔问题,混沌问题,并用
该文通过直接数值模拟(DNS)的方式来研究槽道湍流并用行波壁对其施加开环主动控制以减小湍流摩阻.该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湍流施加壁上主动控制,取得了将近30﹪的减阻效果.从D
静电形成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多孔陶瓷的方法。电介质粒子在外加静电场中形成粒子链是静电形成法制备多孔陶瓷的重要过程。本文以静电场中电介质粒子链的形成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考虑电介质粒子链的形成过程。分析在粒子链的形成过程中,周围电场电势的变化情况及由于外电场作用而产生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同时,还考虑粒子受气流,及粒子间范德华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1.将目前常用的静电场中粒子周围电
多年来,全世界各油田都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投入大量技术力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抽油机的耗能现状和目前使用的一些节能技术,分析了这些节能技术的优缺点;为了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