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的产业也在持续的发展中。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业经济,增加农业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在其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着重强调“三农”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我国农业和农村存在的投资不足等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极大关注。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农业的增长还是相对缓慢的。而辽宁省同全国面临的一样的情况,作为工业大省辽宁省农业正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匮乏、农业投资不足和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将成为农业继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根据上述宏观的经济背景和现实的需要,本文选择了对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在梳理了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增长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辽宁省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结构等方面对辽宁省农业增长的贡献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分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进行分析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研究的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基本方法、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梳理财政农业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并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之后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增长的现状。通过大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图表对历年来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支出结构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来找出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的变化规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正逐年的增加,但在辽宁省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而在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中出现非生产性事业费用比重过大的问题。第四部分,在之前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基于时间序列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在确定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是农业增长的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对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而财政农业支出的各个项目中,占份额最大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象事业费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的产出弹性却相对较低,这说明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的投入项目存在着偏差。第五部分,根据本文描述性和实证性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得出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并根据综述的理论作为基础,对辽宁省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结构安排、投向及机制等方面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建议。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