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球囊导管(简称球囊)及尼龙丝襻所致的动脉损伤和内膜肥厚的发生机制中,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损伤是关键。受损的平滑肌细胞释放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GF)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其它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多种生长因子的出现,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本研究拟利用球囊导管及尼龙丝襻损伤大鼠颈动脉模型,追踪机械损伤后动脉壁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在内膜肥厚的形成中中膜损伤的重要性以及动脉损伤程度与内膜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选用Wistar系大鼠(雄性,12周,220g)56只,其中球囊导管组24只,尼龙丝襻组24只,对照组8只。2Fr球囊(Baxter Healthcare Co.USA)4-0尼龙丝襻损伤Wistar系大鼠颈总动脉,术后6h、12h、24h、2d、3d、5d、7d、14d分批处死大鼠,做损伤动脉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动脉壁的损伤,测定内膜及中膜BrdU阳性细胞的出现率,PCNA阳性细胞的出现率及游走细胞出现率。结果BrdU阳性细胞在对照组中几乎没有。球囊导管组和尼龙丝襻组比较,两组的共同之处在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数显著增加,内膜增厚,内膜及中膜BrdU阳性细胞出现率及PCNA阳性细胞的出现率呈双峰性增高表现,术后出现游走细胞。两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和测定的各种指标中,尼龙丝襻组明显弱于球囊导管组。结论用2Fr球囊和4-0尼龙线襻插入大鼠的颈总动脉,剥离内皮的同时造成中膜损伤,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及内膜平滑肌细胞的BrdU标记率成双峰增高,第2天和第5天出现两个增殖期。中膜损伤程度与内膜肥厚间呈正相关,内膜肥厚的程度随中膜损伤的减轻而减弱。在球囊,尼龙丝襻损伤后的内膜肥厚形成中,中膜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