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效价对限制性饮食大学生食物决策的影响——身体意象的中介作用

来源 :张志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f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Dutch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DEBQ)和身体意象状态量表(the Body Image States Scale),在某高校共发放了 863份调查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733份,有效率为84.9%。在有效的问卷中筛选符合实验条件的被试,其中非限制性饮食者30人,他们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中的限制性饮食分量表(DEBQ-R)的得分小于3(代表5点计分的中位数);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30人,他们在DEBQ-R上的得分高于3,并且在情绪性进食分量表(DEBQ-EM)和外部性进食分量表(DEBQ-EX)的均分低于3;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30人,他们在DEBQ-R上的得分高于3,并且在DEBQ-EM和DEBQ-EX的均分高于3。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均为正常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4。在预实验中,验证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唤醒材料的有效性,实验所用的视频材料均能成功地唤醒被试相应的情绪。正式实验中被试需在情绪唤醒前后各填写一份身体意象状态量表,再进行食物决策的按键反应,以便于研究不同情绪效价下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的变化。研究发现:(1)正性情绪唤醒状态下,非限制性饮食者、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和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3个群体的身体意象水平均显著提高;负性情绪唤醒状态下,非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水平没有显著地变化;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水平显著地降低。(2)在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评分时,正性情绪唤醒状态下,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负性情绪状态(F=15.87,p<0.001,η2=0.15);非限制性饮食者与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评分存在差异,非限制性饮食者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评分低于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3)在对食物美味程度的评分时,正性情绪唤醒状态下,对食物美味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负性情绪状态(F=16.48,p<0.001,η2=0.16);非限制性饮食者、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美味程度的评分无显著差异。(4)选择不健康-好吃食物(F=4.33,p<0.05,η2=0.06)和不健康-不好吃食物(F=10.81,p=0.001,η2=0.11)情绪的主效应显著;选择健康-不好吃食物(F=5.12,p<0.01,η2=0.11)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选择健康-好吃食物的情绪和被试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情绪和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5)在正性情绪唤醒下,非限制性饮食者与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不存在中介效应;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存在中介效应,在模型中,情绪对食物决策的直接效应显著,食物决策通过身体意象预测食物决策的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33,属于部分中介模型。(6)负性情绪唤醒下,非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不存在中介效应。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和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在负性情绪唤醒状态下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存在中介效应。在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中,负性情绪对食物决策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食物决策通过身体意象预测食物决策的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33,属于完全中介模型;在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中,负性情绪对食物决策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食物决策通过身体意象预测食物决策的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54,属于完全中介模型。研究结论:(1)在不同的情绪效价下,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发生显著变化。(2)在正性情绪唤醒下,个体更偏好进食“美味”的食物,并且有更多进食的意愿。在负性情绪唤醒下,限制性饮食者的进食意愿降低,能够做出成功的食物决策。非限制性饮食者的食物决策受情绪的影响不大。(3)正性情绪唤醒下,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存在中介效应。负性情绪唤醒下,限制性饮食者的身体意象和食物决策存在中介效应。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血液是法医案件中最常见且富含信息量的生物检材,分析血液样本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证据。然而,受限于分析仪器体积大、设备昂贵、样本前处理复杂等因素,实现便捷化血样分析的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减少分析耗时,亟需建立一种血液样本即时快速检测的分析方法。近年来,荧光适配体传感技术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在疾病诊断、药物传递、微量毒(药)物及病原菌检测等领域大放
学位
报纸
目的:早发型与晚发型强迫症是两种不同的强迫症亚型,其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有研究表明丘脑受损特征与强迫症发病年龄有关,但早发型和晚发型强迫症具体的丘脑功能受损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拟从功能连接的角度探索早发型与晚发型强迫症不同丘脑亚区的功能连接受损特征,为早发型与晚发型强迫症不同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提供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20名被试,因头动过大剔除5名被试,纳入正式分析的被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