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政治社会学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作为指导,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同辈群体理论为基础,研究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从大学生参与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动机、参与数量结构、参与程度和参与收获这四个方面考察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是否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参与政治理论型社团的状况对大学生政治知识、政治方向、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能力社会化这四个方面的影响。以重庆市四所高校为例,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大学生参与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状况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期望不仅直接关系着社团的管理发展,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质量,更直接关系着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和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参与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表现出强烈的工具理性和本位倾向。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行为的内在动因主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和增加自己的政治知识这两个方面,也有一部分有大学生是注重自我政治信念的培养和完善自我的政治人格等在精神信仰上的价值追求。这显示出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内在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层次差异,多数停留在认知需求层面,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加入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从大学生参加高校政治理论性学生社团的动机可以看出,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未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政治意识和政治追求上还处于较浅的层次。此外,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少且分布不均,社团内部成员参与度不高,表现在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活动的次数、同社员之间交往的亲密度和参与社团活动的活跃度上。并且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程度低同社团活动层次的高低和社团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相关,而与社团成员自身的属性关系不大。研究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结果如下:除了在政治方向社会化方面没有显著影响,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知识社会化、政治情感社会化和政治参与能力社会化这三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加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总体水平比不参加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大学生更高。具体体现在,参加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更全面,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态度更理性,对国家和党具备更加积极理性的政治情感,且更加自觉的运用学校、大众传媒等渠道把自己的政治意识投入到社会政治实践中去,其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的意愿更强。此外,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程度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参与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活动次数多、比较活跃的学生其政治参与热情更高,表现在浅层次和深层次政治参与行为上都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