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肺癌是最常见、最具有危险性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较低,而80%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of lung cancer, NSCLC),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由PTKs(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和PTP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精确调控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很多PTKs都是由原癌基因或癌基因编码的,因此某些PTPs可能在体内起抑癌基因的作用,这个结论直到PTEN/MMAC1/TEPl(后简称PTEN)基因发现后才得到证实。作为第一个编码PTPs的抑癌基因即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自1997年3月以来先后被国际上三个科研小组分别克隆后立即成为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和肿瘤病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它与肿瘤的形成,尤其进展有关。Li和Steck等首先对为数不多的脑肿瘤、前列腺癌及乳腺癌肿瘤细胞株和一些原发肿瘤进行该基因的初步检测,均发现了不同形式的体细胞性突变(somatic mutation)。然而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有PTEN基因的突变报道较少,至于其蛋白水平的改变,结论尚不一致。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蜡块,其中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抽提DNA, PCR扩增PTEN基因第3、5、7、8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有条带者DNA测序;所有蜡块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PTEN、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不同组间比较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仅1例标本(临床Ⅳ期、低分化、T3N2M1期、术后生存12个月)发生了PTEN基因外显子5、7、8的纯和性丢失。余29例NSCLC标本中发现了2类2例突变位点的存在,这2类突变均位于内含子中:第7外显子3’-侧翼下游46bp处检测到的一个G→A(116033)点突变,在第8外显子5’-侧翼上游2bp和3bp之间(11859-11860)插入了一个T。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SCLC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肺腺癌标本中PTEN蛋白表达较高;PTEN蛋白表达随NSCLC患者最初发现时临床分期的增加及出现淋巴结转移而降低;PTEN蛋白在术后生存期≥4年的患者中表达较高(P<0.05)。PTEN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分化程度组的NSCLC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NSCLC组织中PTEN与PI3K/Akt蛋白表达成负相关,证实了PTEN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负向调控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仅吸烟和PTEN阴性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子。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基因的改变、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失衡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维持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了肿瘤的进展。表明PTEN基因有可能通过降低NSCLC的恶性表型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