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测试是一种教育测量,它通过被测试者解答试卷的好坏,大致评估出受试者的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情况。英语测试题型大致可分为选择判断性的间接答题题型和笔答性的直接答题题型。现在经常使用的多项选择题则属于前一种题型。多项选择题作为语言测试的一种题型,是语言测试发展史上第二个阶段的产物,其最初创立于心理测试(mental testing)时期。80年代,传入我国广泛应用,并在交际测试中渐成主流。笔答题则是日益受到很多专家欢迎的另外一种题型。评价外语测试的标准,除了可行性外,主要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实践证明,科学的测试题型是语言测试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测试题型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测试中,乃至平时的英语学绩测试、诊断性测试和教学过程中大量充斥了多项选择题。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英语学科的题海泛滥,英语教学效益低下,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和“文盲英语”(指不会写),只会选ABCD,而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机,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我国英语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近年来,英语界许多学者和专家曾经严肃指出这种现象应当予以重视和纠正。孔德惠(2004:4)指出:针对我国大型外语考试的选项化倾向,有必要大幅度增加笔答题的比例,弱化选择题的效应。外语考试采用笔答方式也可以达到较高客观性的。本文回顾了《新课标》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测试的原则与多项选择题利弊研究的现状,作了陈述与对照分析,并从英语测试的原则及效度等方面比较了多项选择题与笔答题在验收学生英语实际水平方面的效度差异,努力寻找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国现阶段初中英语两种测试题型的效度的现状和对策。力图给一线教师提供测试题型导向。笔者根据外语测试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在一系列实验数据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两种不同题型的效度,从而得出在平时的验收考试中,初中阶段大量的使用多项选择题对于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水平方面弊大于利。“选择题”在我国语言测试中比重失调,脱离语言教学实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恃等现状。文章进一步指出,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而是要改善考试质量,综合与平衡考试形式,加大笔答题的数量,使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并积极地推动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