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协商文化作为在我国协商民主实践形成的特有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精神产物,是中国特色协商主体所展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参与意识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契合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主实践,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协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文化探索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独创性的经验。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实践在各方面、各层级、各领域有序展开,良好的协商氛围逐步养成。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培育,能够使全社会形成自觉的协商意识,凝聚各方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然而,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种风险挑战凸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越是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就更加应该增强合力、凝聚人心;越是处在发展关键期,就越应该汇集众智、消除政治冷漠。因此,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内涵及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文化培育的历史逻辑以及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现实境遇和优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以期能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培育提供借鉴,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文化转变为群众参与协商的行动自觉,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终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具体来说,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及协商文化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等内容,明确了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突出本文研究的可行性,为文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章为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明确了协商民主、协商文化、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及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概念,强调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不仅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以人民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安排和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的重要方式,指出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是文化形态、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参与意识以及价值判断的统一体。接着,从基本特征、构成要素两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最后,从内涵和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性状,进而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第三章为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理论渊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理论渊源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奠定了本文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第四章为中国共产党协商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本章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要时期对协商文化发展和凝练的进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文化的主要经验,进而为新时代更好地培育适合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第五章为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现实境遇。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全面展开,协商文化的价值认同度不断提高、协商文化理念越来越扎根基层群众、协商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力增强以及协商文化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增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也面临着价值多元化、基层场域薄弱、官本位阻滞以及数字民主的挑战。因此,从成效、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梳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当前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提供全新的思路。第六章为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优化路径。没有协商文化做支撑,协商民主就会失去持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把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作为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话题,不断培育与时代和任务相适应的协商文化,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一是确保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正确方向;二是从规则机制、融合机制、认同机制、激励机制层面健全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体制机制;三是从国家、社会、基层、人民群众四个方面加强协商文化培育主体的能力建设;四是从打造“请你来商量”平台、搭建“指尖上”网络议政协商平台、探索培育主体沟通协商平台、构建新媒体矩阵层面打造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平台。本文的创新观点有:一是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界定,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协商民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精神内核,是中国特色协商主体所展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参与意识和价值理念的统一体;二是聚焦新时代,引入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突出强调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对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的价值引领;三是把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培育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视野中去研究;四是在强调数字技术对协商民主存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要在网络信息时代打造全新的协商文化培育平台。
其他文献
党的领导既是中国民主制度的运作特点,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构成了中国现代政治逻辑的支撑结构之一。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既是党在基层领导方式的实现形式,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上海市社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的重要经验是,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运用各类自治议事平台,将民主协商贯穿于社区自治和街区共治的全过程,形成“自治有主题,议事有平台,落实有保障,
期刊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县政协处在基层社会治理第一线,理应承担起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责,发挥好“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期刊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假溜曲霉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AFB1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肝肾毒性,食用含有AFB1的食物和饲料,不但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还会诱发肿瘤和癌症,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继而引发营养代谢性和中毒性疾病,严重者还会流产甚至死亡,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吸附剂法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AFB1脱毒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减少次生
学位
发展数字协商民主是推进中国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的必然趋向,建设数字中国也客观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协商民主。“云平台”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新协商格局,“云计算”塑造规范化程序化新协商秩序,“云履职”提升参政议政新协商实效,都彰显了我国数字协商民主的创造性实践。但数字时代的严峻复杂形势也带来了治理挑战:技术精英占据天然优势地位,背离数字协商民主理想;算法“黑箱”阻碍多元共识,加剧公众协商过程非理性化;数据泄露导
期刊
与常规选育方式相比,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育种方法。该技术的高效利用,可以节省时间和育种成本,获得明显的成效。现阶段,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相对较多,应用的鉴定方式也比较多元化。为保证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应结合现状,科学地研究和运用。本文对玉米单倍体获得方法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垃圾包围城市”成为当前大多数城市必须回应的课题。当前,国内处理城市垃圾的各种方法中,建设规模化处理能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无疑是最为经济循环和可持续的。然而,国民环保意识逐步觉醒,其利益诉求和意愿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垃圾焚烧厂发电厂建设过程中遭遇“邻避冲突”事件频频发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本文以G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生的“邻避冲
学位
在60年的社会变迁中,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相结合,在正确的方向上凝聚强大的治理力量;坚持传统优秀治理资源与现代新型治理方式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应对时代新问题;坚持发展地域特色与复制推广应用相结合,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促发展。在宏大的历史坐标中,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中国地方性治理乃至发展中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国家—社会—人民”有机统一的新结构、一种“三治融合”协
期刊
结合釜山水库灌区现状,分析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思路、任务和建设方案,提出了农业水价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深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指明了方向。根据党中央指示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实施,结合农村基层开展协商民主实践重要意义,探索如何让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治理提档升级,仍需要继续
学位
协商民主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它源自中华民族优秀的政治文化,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实践,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基层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各地在中央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相继出台了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协商内容等方面做出规定,引导基层政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