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适宜性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框架为主体,组成了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框架,使得墙体不受承重限制,可以尽可能多地开设门窗,从而解放了建筑空间本身的交流性,随着后期木构架建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形成了一套精巧的模数化营造法式,使得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匠造技艺与艺术成就达到顶峰,成为世界建筑历史中辉煌独特的篇章。以木材作为屋房建筑的主要材料,其所具备的优点非常之多,诸如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耗时短,结构精巧,抗震性能好,节省人力物力,木材作为一种生态材料,对自然的危害几乎小之又小等等。然而,受限于木材自身的材质特性,其隐含的一些缺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之处,比如木材容易被雷火、明火燃着,自木构建筑有历史记录以来,几乎一夜之间大火吞噬一座城的事迹屡见不鲜,又如木构件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易于受到风化、侵蚀、虫蛀以及外在压力变化(积雪等)危害影响,出现内芯腐朽、空洞、劈折等木质损伤等等。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一些特点,近年来大规模开展的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越来越重视科学的工作方法,尽量减少保护中由于不科学操作方法对于古建筑造成的损伤,本文所介绍的即是一种针对木结构古建筑前期勘查检测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精确的实验方法,完整的勘测流程,对现阶段仍普遍使用的传统检测方法(目视鉴别与简单敲击)进行检测与修正,更加准确科学地判定古建筑木构件的健康状况与实际残损,以达到精确判定木构件内部残损实际数据的目的。本课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古建筑木结构构件残损检测检测适宜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0066000201201)实验平台,着重开展古建筑木结构构件残损检测适宜性关键技术研究。检测实验以北京油松、冷杉,晋南杨木、榆木,安徽杉木、黄山松,将这三个地区六个古建筑常用树种与当地现存古建筑替换下来的旧木材构件作为对比研究对象,根据GB/T1929-2009、GB/T1933-2009、GB/T1935-2009标准制作实验样本,在实验计划内,对所有样本进行应力波无损检测和微钻阻力仪修正偏差检测实验,重点突破古建筑木构件内部残损检测的准确性、无损(微损)、适宜性等技术难点,并设计实验验证诸如树种、构建年代、木材含水率、早晚材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课题所有实验均基于目前国家唯一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体系框架之内,为古建筑木结构全面实施安全检测评估,提升保护科技水平提供有效的成果支持。在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潭柘寺东、西千佛殿大木构件无损检测实践为例,验证了应力波与微钻阻力仪联合检测方法检测大木构件内部残损的适宜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施工单位要重视给排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完善施工安全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因此,本文就针对给排水工程施工
梁冀,字伯卓,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县西北)人。此人相貌丑陋,恣意放荡,最大的特点则是贪婪成性;他虽无半点治国之才,却凭其父亲梁商大将军的权势和其妹妹、姑姑皇后、贵人的身份,居
期刊
氢的储运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轻质高压储氢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氢能储运方法。结合纤维缠绕气瓶和高压储氢容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轻质高压储氢容器的结构、设
以遥感ETM+数据为信息源,圈定出8个遥感蚀变异常区,从宏观上预测了阿木乌苏地区重点找矿靶区,结合地质、化探进行综合分析,以金、锑、铜、铁、萤石为主攻矿产,兼顾银、钼,综
目的探讨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胫骨多段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加长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双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
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是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
<正>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指累及体表面积大于90%的任何炎性皮肤病。国内外文献报道红皮病的病因(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广东粤西地区红皮病的统计学资料
目的探究造口皮肤工具在回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进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
公安院校心理训练课程专业性强,要改变学生被动式教育的现状,就需要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作用,构建"体验-分享-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体验情境、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