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高中生物教学普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一直提倡高效课堂,要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是时代的需要。在现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诞生—一微课程教学。微课程教学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一种技术方法,教师把知识点以短小精简的视频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资源,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自己自主学习后的疑惑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微课程的这种特点更能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能带来课堂模式的改变。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积累疑惑,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索,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探究能力。本章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掌握笔者所在高中生物目前教学现状和学生对微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从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知如何安排利用零碎时间的情况,学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微课程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了解,但真正学习过微课程的学生很少。针对这个情况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并投入到实际教学研究中,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的变化,检验教学效果,最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微课程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本次微课程学习效果较好,微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生物成绩,同时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进行微课程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中微课程教学总体实施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这种学习方式还是比较受学生的喜爱,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微课程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帮助,对微课程的学习效果都还是比较满意的。综合分析本次微课程教学研究表明微课程教学在高中生物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马头墙是指高于山墙屋面的墙壁,装饰部分形状似"马头",称为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山墙,不仅防火,同时也有防风、遮阳的作用,也称为风火墙。马头墙本身古朴、典雅的造型,具有
目的 探讨不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伴有高热、中热、低热和无热等四组急性盆腔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对比每组患者体温恢复
临安的手工艺作为南宋手工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活跃开放、兼容并包的生产特征。本文以南宋临安作为区域观察中心,从临安与周边及其他地区手工艺生产的交流情况切
为避免三相PWM逆变器中上下桥臂开关管发生直通短路故障,设置了死区.但死区使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基波幅值减小、谐波增加、调制频率受限制,尤其使电机的低速运行性能变差,必须
介绍了大功率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设计了基于CAN总线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字化控制器。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围接口.既可对脉冲整流器和变流器单独控制.又满
本文拟从宋画图像中“听”之在场的角度切入,从绘画理论及诗文的阐述中引申出两个方面的论证,一为场合类图像中的“听”之在场,二为场景类图像中的“听”之在场,本文通过理论
用挑筋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方法,对2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甲襞微循环进行治疗前后观察.结果发现AS患者治疗前IgA、IgG、CRP、ESR、IgM均较正常值
笪重光著有《书筏》二十九则,《画筌》一卷,一直被视为可以裨益艺林后学的佳作,传播较广,影响至今.后世以为笪氏因精于鉴赏故能提纲挈领,论述得当.受惠于京口地区对前代书作
《体育与健康》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改革的动向与指导因素,并充分掌握该课程学科的内在特征与基础构成。文章旨在分析探讨该学科的基础性与
本文重新审视装裱与水墨间唇齿相连的关系,探讨装裱概念更新如何契合水墨作品内容,重新审视装裱带出的独特功能及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