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政党。从十月革命的轰轰烈烈到1991年戛然而止,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正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带来了曙光,但列宁的继任者们,却教条地和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西方国家的“冷战”中,没有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更是由于执政党执政理念出现偏差,执政方略和执政体制方面不能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事业在苏联夭折。本论文从苏共执政失败的历史渊源、历史教训与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三方面展开研究,力图通过对苏共执政历史渊源的描述以及执政理念的剖析,从纷杂的历史现象中探究苏共执政失败的原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是苏共70年执政失败的历史渊源。第一,回首苏共执政历程,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导致执政方式错误的因素之一,以至于导致执政根基动摇。该部分着重剖析执政方式的历史演变过程。苏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执政方式做过不同形式的调整,但执政方式逐渐脱离实际,与苏共最初的执政理念渐行渐远。第二,执政失去物质基础的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第三,对外战略上一方面是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阶段,两大阵营的政治对抗、军事对峙、意识形态对立和经济割据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从固有的意识形态出发,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置于完全对立的两个位置,世界革命战略一直占据苏联对外战略的主导位置,且延续大国沙文主义的老路,最终导致苏联剧变。该部分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于认识苏共执政失败原因有重要意义。二是剖析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从苏共执政理论与实践经验教训等方面着重分析苏共执掌国家政权的思路,探究在政权建设和国家建设方面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方面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苏联不同时期领导人的具有代表性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内容。在执政理念方面,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反而使理论教条化和模式化;执政方略和执政体制方面,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导致在与西方国家竞争中逐渐走向颓势;执政党自身建设也与时代脱节,干部管理制度僵化、党群关系紧张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涣散等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苏共的执政基础动摇。三是着重分析苏联共产党执政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在执政理念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一定不能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执政体制方面也要准确判断时局,坚持党的执政理念不动摇,努力营造密切党群关系的良好政治生态,要避免意识形态的教条化,并且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先进阶级的代表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回顾总结历史问题,永远站在时代最前沿。在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要避免苏联后期所形成的基层组织瘫痪、干部管理制度的僵化等现象,中国共产党一定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坚决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等举措。通过解读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背景和执政过程,探究共产党应遵循的理论和模式,尤其总结苏共执政的失败与教训,对于今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