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分析--以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部分作为学术论文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描述研究过程同时向读者展示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允许实验的可重复性。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学术论文的体裁研究大多集中于论文摘要、引言、结果和讨论部分,虽有少数涉及到方法部分且多集中于应用语言学科,而对于工程类学科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研究很少,鉴于此,其体裁特征非常值得探讨。
  机械和生物医学工程分别是工程领域内的基础性学科和新兴交叉性学科。本文对这两门学科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进行体裁分析,以2015-2017年《SCI》数据库中两门学科的国际期刊论文方法部分为语料来源,随机选取30篇机械和30篇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性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分别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基于体裁分析理论,本文对这两门工程类学科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进行分析,旨在描述其宏观体裁结构及微观语言特征,并探讨这两门学科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异同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揭示工程类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文本建构规律,认识不同学科方法部分结构的独特性。
  研究结果显示:1)在宏观体裁结构方面:通过实验前测,确立本研究分析框架,主要包括3语步-11步骤(见表1)。两门学科的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主要通过三个语步实现其交际目的。在机械工程中,语步1和语步2是必选语步,语步3是常规语步,它们主要通过语步1-步骤1(实验对象来源)和步骤2(实验对象数量)、语步2-步骤1(描述主要研究工具)和步骤3(实验成功标准)、语步3-步骤2(描述分析工具)实现其交际目的。生物医学工程中3语步均是必选语步,主要通过3语步中所有步骤实现其交际目的,且所有步骤出现频率均达60%。另外,两门学科学术论文方法部分还发现了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特征性步骤:如生物医学工程方法中语步1-步骤2:描述实验对象数量和步骤4:人道主义描述;语步2-步骤2:描述实验过程;语步3-步骤1:定义术语和步骤4:介绍显著性差异标准。机械工程方法部分中语步2-步骤3:实验成功的标准。
  2)在微观语言特征方面:生物医学工程和机械工程学术论文方法部分总字数占整篇论文字数的比例为30.5和25,平均句数为53.2,33.47,以及平均句长分别为25.4和24.7。另外两门学科方法部分的句式和词汇多样性差异不大且两门学科方法部分均以一般过去时为主。机械工程学术论文方法部分以被动为主,而生物医学方法部分语步2(描述实验过程)和语步3(描述数据分析过程)以被动为主,语步1(描述实验对象)则以主动为主。
  综合以上结果显示,从宏观体裁结构看,两门工程类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在语步层面没有明显差异,而其语步使用频率因学科而变化;在步骤层面,一些步骤却存在显著性的学科差异,呈现出与学科相关的特征性步骤,如步骤实验对象数量;实验过程;介绍显著性差异标准等。在微观语言特征方面,两门工程类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均倾向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被动语态,并且发现方法部分的字数、平均句数、以及语态都因学科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类实验性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具有典型的体裁特征且与学科相关,对该领域方法部分的体裁分析研究及其写作教学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裁和学科变化意识。
其他文献
丁玲是一位颇具个性且有着独特写作风格的现当代女作家,她传奇多彩的一生、自由洒脱的风格以及坚韧刚强的性格,促使其作品也因此别具一格、富有感染力,这一点在其小说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每位作家都有自身体察世界、感受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自我思考,从而产生独一无二的认识和感知。在创作过程中,这些认识和感知有时会成为作家的创作灵感,有时会成为其创作素材,在文本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作家自己思考的痕迹,从而形成了独属于
学位
《史记》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其各个历史阶段的记载中,几乎未曾间断的歌诗运用,正是其中增彩的一笔。一方面,歌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所处的历史语境、包括附着在历史语境上的文化因素的表现,是深化对《史记》认识的蹊径。另一方面,歌诗强烈的抒情性与依附历史事件的叙事因素,“有辞”“合乐”“可歌”的基本特征,都在《史记》文本的记载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以“歌诗”认识《史记》,还是以《史记》
学位
茶诗,即诗题或内容涉及茶的诗歌。唐朝是茶诗发展的兴盛时期。中唐的白居易是唐朝创作茶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共有64首茶诗。白居易的茶诗体现出了茶与文人雅士的诗情与茶趣,茶诗可以表现他们的真情,体现他们高尚的情操,阐发他们寻佛问道的感悟,也可以揭露、讽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白居易的茶诗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唐朝茶文化的发展面貌。  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来源、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研
学位
针对艺术与科技两种文化的冲突,美国文论家苏珊·桑塔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新感受力”美学观,认为不应将艺术与科技对立,一方面当代艺术吸纳了科学理性精神及科技手段,受众的艺术观需要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出现了感官麻痹,需要新的感受能力接纳新艺术,进行艺术欣赏和批评。桑塔格抛弃了文学教化论,反对古希腊摹仿说影响下创作动机和批评模式的单一,重申创作动机的多样性和文艺表现的丰富性;将文艺欣赏
学位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该剧在中国的翻译已有百年的历史,积累的文献浩如烟海。进入新世纪以来,《哈姆雷特》在中国的翻译仍然持续不断,为国内对该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视角,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人文思想、悲剧精神和艺术特色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另外,百年以来随着《哈姆雷特》的不断翻译,该剧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个时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五四时期”对胡适文学思想和鲁迅小说的
学位
本文主要以贾平凹四部作品的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贾平凹小说电影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审美意义与价值。  本文以贾平凹的四本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高兴》和电影《月月》《野山》《乡民》《高兴》为研究对象,对这八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论文除绪论外分为五章,旨在以四本小说为参照,分析改编电影的手法及特征,为小说的电影改编总结经验。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来源、选题意义、
学位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代表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选本众多,至今仍有三百余种,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其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译本层出不穷,对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符号学,作为崭新的跨学科理论,融符号学、语言学和社会学于一身,它从符号的本质属性——
学位
转喻具有概念性质,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已获共识,但仍有不少争议问题需加以系统全面研究。有些转喻基于空间部分-整体关系中的相邻性,体现为原型核心,有些则倾向于边缘化且依附于情境。本文基于原型理论,围绕转喻及层面化与区激活,比较转喻及其相关语义过程的异同点,讨论层面化和区激活是否应归为转喻,进而厘清转喻及其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转喻是否有程度区别?换言之,转喻
学位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虽然对《道德经》的译本已有大量的对比研究,但对于近十年的译本却甚少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选取英国学者亚瑟·韦利1937年译本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2018年译本的23个实例,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和分析两译本在产生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  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最早提出的。胡教授将翻译定义为是
批判性讨论能力指的是一种识别、分析、评估和提出书面或口头论辩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批判性讨论的实践得以实现。虽然几十年来学界一直在强调它的重要性,但教育界对该能力的重视和应用并不十分显著。  2016年以来,江苏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项目一直致力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该批判性讨论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本研究意在揭示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学生究竟能否以及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实践来提高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