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he City:Edward P.Jones's Inheritance and Renovation of James Joyce's Dubliners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爱尔兰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首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问世。这部小说集借着易卜生式的理性之光,照进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城里中下层小市民麻痹的精神情感世界,揭露了这个历经近八个世纪殖民历史的民族的痼疾--精神瘫痪。近百年后,在20世纪末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2004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非裔美国作家爱德华·P·琼斯声称在《都柏林人》的灵感中创作出他的成名作《迷失城中》。如乔伊斯那样,琼斯在这部小说集中也展现了他的同胞们的精神情感世界。《都柏林人》表现的是“瘫痪”,《迷失城中》则为“迷失”。“迷失”,是居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黑人们的共同感受,是后民权运动时期黑人们面临的新危机--精神危机。“迷失”,无疑是《迷失城中》的大主题。   琼斯从不讳言《都柏林人》是《迷失城中》的文学模型。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琼斯在《迷失城中》的创作中吸收了《都柏林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迷失城中》的主题与艺术创作手法的研究,与《都柏林人》进行对比,来探析《迷失城中》对《都柏林人》的继承与创新,并挖掘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和意义。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爱德华·P·琼斯和他的成名作《迷失城中》,综述了国内外为数不多的有关琼斯作品研究的文献,并拟定了论文的框架。   第二章从主题层面入手来研究《迷失城中》的继承和创新。“迷失”是《迷失城中》的主题,《都柏林人》的则是“瘫痪”。“迷失”与“瘫痪”究其本质都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异化,“迷失”是对“瘫痪”的继承。在这种继承之上,《迷失城中》也有主题的创新:“瘫痪”意味着完全的绝望,唯有死亡才能使之重生;“迷失”却透着“返回”的希望,“迷失”更意味着穿过黎明前的黑暗后个人的成长。   第三章分析了《迷失城中》主要的艺术创作手段。艺术手法为主题服务,为表现“迷失”主题,琼斯借鉴了《都柏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根据创新的主题,对此也进行了创新。   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这种继承与创新背后的原因以及意义。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琼斯之所以接受《都柏林人》的影响,首先是他对乔伊斯的“文学服务于本民族”的艺术观的赞同,其次,是他对爱尔兰民族遭受殖民侵略感同身受,因为美国黑人也曾经历相似的历史噩梦,最后,同乔伊斯一样,琼斯也面临着后殖民时期自己的民族所具有的消极的道德精神状态。而影响着他创新的根本原因,则是爱尔兰民族和美国黑人的殖民历史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两位作家的使命不同,决定了琼斯既有继承又有变化和创新。   最后的结论部分,回顾全文的主旨和要点,并得出结论:爱德华·P·琼斯《迷失城中》对《都柏林人》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既有继承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种继承与创新不仅有文学意义也有政治意义,同时也为乔伊斯对美国黑人小说的影响研究,为非裔美国文学与西方经典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自加德纳从心理学角度对动机展开研究之后,动机这一在语言学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二语习得领域对二语动机的研究也越来越热,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不断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做出了部署,这也为市场提供了全年的投资线索。我们不妨对其作个梳理。第一,稳定经济增长取代了控制通胀
1966年的中国,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开始席卷全国。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重任在肩的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以尽量消除影响、维持局势,但仍是举步维艰…… In 1966 China, an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自从1813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者及评论家的关注。关于该小说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小说中所反映的婚姻爱情观以及女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对于每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介词的学习一直都是个难点和重点。对中国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而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对中国复杂多变的介词,同样感觉困难。他们在介词学习过程中会犯各
本文基于隐喻认知的共性和民族性,通过对中英日辞书以及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眼目词汇进行语料收集,比较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统计,在目标域和始源域互相映射,具有互动性的理论框架下对人
被誉为“伟大的女魔术师”的安·拉德克利夫是英国哥特小说的开路先锋,并由她激发了一场哥特小说热潮。她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作家,并享有国际声誉。她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影响了很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中的风格及其翻译问题都备受关注,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风格的定义,可译性及如何翻译等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者独创性的体现,反映了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