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方法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是人机交互与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潜力,同时由于人脸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又使其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大量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学术论文及文献,对计算机人脸识别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建立彩色人脸检测识别系统的两个重要环节——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的方法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首要完成的第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定位的方法,由于采用了非线性KSVM决策树法,解决了人脸检测的小样本和高维数问题,同时比传统线性SVM降低了误检率和虚警率,再结合人脸面部几何特征和肤色特征进一步确认和定位人脸区域,可以解决直接使用KSVM方法进行人脸检测的困难。对眼睛定位方法本文提出改进的四边界Prewitt算子提取特征边界,进而对五官进行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性能,为后续的识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人脸识别阶段,针对子空间法没有考虑类差别的缺陷,本文在KPCA的基本思想基础上,综合PCA对总体方差和Fisher判据对类间差、类内差的分析基础上,将类别信息融入KPCA算法中,结合欧式距离的判定,提出了一种更易于分类的新的非线性子空间法:ED-PKPCA。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高维空间的映射,在高维空间重建样本库。然后进行Kernel变换,并得到求取特征向量的显式表达式。利用欧式距离的判定,设计分类器。根据统计实验结果,识别效果较好。 3.建立了北京交通大学信息所人脸库,设计并初步实现了一个彩色人脸检测识别系统,该系统对于摄像头采集的人脸,自动检测并进行五官定位,然后进行归一化和特征提取,送入分类器进行识别,给出识别出的人脸结果。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化浪潮涌现,智能设备日益增多,无线数据业务量呈指数增长,目前已大范围商用的4G技术将难以支撑未来的数据业务需求。为应对更高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需求,4G之后的通信技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和发展,基于数学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方法难以保持其安全性,而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假设的量子密钥分配(QKD)方案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无条件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型车辆日益增多,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车辆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有定位和通信
近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TCP/IP协议为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商业机构还是非商业机构,都大量的采用互联网设备;但在很多场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技术,使用户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在自己的计算机面前就能轻松的实现对被监控端计
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与数字监控网络的结合,为自动化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沟通创造了基础性条件;数字监控网络与Internet的结合,则拓宽了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本文设计的嵌入式高精度数字调功器是针对生产蓝宝石晶体的高温真空炉控温系统的要求而设计的。系统采用易于控制的可控硅来调整三相交流电的导通角,文中介绍了可控硅的控制
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用户增长与无线信道资源紧张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系统信道利用率就成为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所谓“信道分配",是在采用信道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