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承载着农民的一切权利和保障。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集体农用地被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也使得他们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弱势群体”。作为失地农民群体中的“弱势”,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女性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可能受到诸如,年龄、技能经验、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就业歧视,同时,由于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缺陷、就业政策的性别盲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使得她们在就业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因此,针对于女性失地农民开展的以促进就业为重心,辅之以失业援助、就业支持与就业保护相结合的就业保障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以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排斥理论以及“赋权”理论为研究视角,以X安置社区为调查个案,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非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女性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访谈资料就女性农民失地前后的就业保障状况进行了对比探析,在原因分析与借鉴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出解决女性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可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X安置社区中女性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失地又失业的人数较多,接受就业安置比例较低;二是年龄偏大、非农技能缺失,就业渠道受限;三是以“服务业为主,自谋职业为辅”,就业稳定性低,劳动关系松散;四是低职就业带来的劳动报酬与劳动时间不成比例。女性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主要与政府征地制度的不完善、政策的性别盲视、就业服务政策的无针对性、安置社区的建设不到位;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劳动力供需不对称及职业中介组织发展不健全;以及个人的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有限及法律意识淡漠等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应在“双头化战略”指导下,从“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及“个人参与”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女性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