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蓝光受体基因GmZTL1和GmZTL2的功能解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钟系统广泛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各种生长发育事件,包括气孔的开闭、下胚轴的伸长以及成花诱导等。它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转录反馈环,将外界信号整合后输出,调控下游生理反应。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蓝光受体ZEITLUPE(ZTL)通过对生物钟核心成员TIMING OF CAB EXPRESSION1(TOC1)的特异降解,实现对生物钟振荡器的调节。   本文在克隆得到大豆(Glycine max)ZTL同源基因基础上,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大豆中蓝光受体GmZTL1和GmZTL2的时空表达、蛋白的细胞定位和光学特性以及开花活性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发现:   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本文克隆的GmZTL2(Glymal3g00860)和本实验室保存的GmZTL1(Glyma17g069501)、GmZTL3(Glyma15g17480)以及GmZTL4(Glyma09g06220)基因是大豆基因组中的4个ZTL同源拷贝,与其他植物中ZTL序列及高级结构高度保守。   2)通过瞬时表达实验,发现GmZTL1和GmZTL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表达。   3)与拟南芥TOC1同源的GmTOC2定位于细胞核,并与GmZTL1/GmZTL2蛋白共定位。但是,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并未证实GmZTL1/GmZTL2与GmTOC1/GmTOC2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大豆基因多拷贝以及各个拷贝之间作用的特异性有关。   4)GmZTL1和GmZTL2都具有一个典型的LOV区域。我们通过在酵母系统中分别诱导表达两蛋白,经纯化后检测吸收光谱范围,发现GmZTL1和GmZTL2均在蓝光区域(400—500 nm)及近紫外区域(350 nm)具有强烈的光吸收活性。   5)实时定量PCR对GmZTL1和GmZTL2的表达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转录水平表达不受光周期及生物钟的调控,而且二者在生长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器官中具有类似的时空表达模式,并都在特定的组织有较高表达。另外,它们在种子和叶片中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   6)利用转基因技术得到GmZTL1和GmZTL2的过表达拟南芥植株,能够回复ztl突变体表型,开花时间延迟,证明GmZTL1和GmZTL2对开花起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大豆GmZTL1和GmZTL2作为拟南芥ZTL的两个同源拷贝,具有蓝光吸收活性,能够抑制植物开花并且可能参与大量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理活动。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效率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关系到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尤其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点内容.在新课程标准实施阶
酰胺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官能团之一,它构建了所有天然肽和蛋白质的基本骨架。同时酰胺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也广泛的存在于生物活性产品、合成聚合物和药物分子中。因此关于酰胺类化合物的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研究的重点。酰胺基转移反应虽然在众多的酰胺合成方法中发展较晚,但由于其在合成二级酰胺和三级酰胺中表现出的直接性、简便性和高效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我们发展了一种利用有机酸作为催化剂在无金属条件下简单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ntein介导的基因拆分和蛋白质重建技术获得一种新型转基因油菜植株,降低转基因植物由于花粉漂移所
芳基烷基酯是一种很重要应用很广的物质,它常出现于溶剂、润滑油、农药、药物、香料等的各个方面,为了方便其的合成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一般来讲,芳基烷基酯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合成:醇与酸、醇与酰卤、醇与酸酐以及醚与酰卤的反应。近些年来,有机过氧化物断裂O-O键的反应也是深受关注。在合成芳基烷基酯方面,有机过氧化物与烷基醛、酮的反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另外也已经有人报道了有机过氧化物与烷基醇、胺以及三乙基
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处理废水技术,尤其是在处理水中痕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要真正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TiO_2纳米颗粒的高活性与分离回收问题;2)大规模低成本的光催化剂制备问题;3)产业化过程的放大问题及处理废水的成本问题等,这些问题使得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一直停滞不前。 从四钛酸钾晶须前驱体出发,利用离子交换法得到的既具有微米级尺寸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68例患者的手术类型,
自从维也纳于1893年创立了配位化学学说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了,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关配位化学的研究已被广大科研工作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研究领域也随之从传统的配合物发展到现在的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功能以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的配体并利用其与过渡金属配位构筑了三种结构新颖的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对所获得的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并
铅膏是铅酸蓄电池中重要的含铅物质,是铅回收工艺的主要原料,对其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湿法处理工艺由于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湿法处理铅膏过程受扩散控制,液固相间的混合和传质效率低,从而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论文首次将新型过程强化设备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应用于铅膏脱硫过程,旨在实现连续快速高效脱硫;进一步通过对其微观混合和传质机理的理论分析,揭示其脱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西班牙的30.0kt/a甲醇法甲烷氯化物装置每年副产77-83%稀硫酸3500-4000吨,销售价格低廉。为提高稀硫酸的附加值,结合鸿化公司30多年盐酸法生产饲料
酸性矿山废水(AMD)中含有大量的Fe(Ⅱ),回收酸性矿山废水中的铁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本论文提出一种利用空气阴极燃料电池技术由酸性矿山废水原位制备非均相电Fenton催化剂的方法。实验制备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纳米结构的铁化合物/GF复合材料,分别为FeOOH/GF,Fe2O3/GF和Fe3O4/GF。通过在中性条件下降解罗丹明B来评价这三种材料的电Fenton催化活性。在非均相电Fenton体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