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异构网络增强干扰协调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炸式发展,移动通信产业也随之经历着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人们对通信业务速率的需求逐步提高。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三个应用场景是室内环境场景、用户低速移动场景和热点地区覆盖场景。多层异构无线网络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减轻宏蜂窝的负载,改善室内覆盖情况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网络中引入了较传统宏基站发射功率更小的低功率节点(例如Pico基站、Femto基站、Relay站等)。当节点的部署趋向密集化复杂化的时候,解决多层网络中层间和层内的干扰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系统资源下提升资源利用率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以LTE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LTE-A)系统中多层异构网络的干扰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评估了低功率节点的部署位置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频域、时域、功率控制上的干扰协调算法,最后通过系统级仿真平台对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与分析。本论文首先对多层异构网络进行了容量分析,介绍了多入多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分析方法,并给出容量的计算公式。继而得到当小基站部署位置发生变化时,软频率复用、频率资源正交、频率资源全复用下的平均频谱效率曲线,边缘频谱效率曲线和时域干扰协调结合小区拓展技术时不同的拓展偏置值下的平均频谱效率,边缘频谱效率曲线。根据系统级仿真结果,给出最佳的部站位置和应用干扰协调技术时系统的性能对比。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在多层异构网络中的改进型频域干扰协调算法。通过衡量计算小区中用户的平均传输能力和用户公平性,重新划分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在低功率节点侧自适应地调整自身发射频率范围与发射功率减少对宏用户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提升用户平均吞吐量和边缘吞吐量。本论文讨论了一种在多层异构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和时域干扰协调结合的算法。当应用几乎空白子帧(Almost Blank Sub frame, ABS)技术后,低功率节点通过感知本小区内中心用户、边缘用户和相邻宏小区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调整自身在不同频率资源块上的发射功率,各节点分布式地进行功率调整,与传统的功率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能够降低宏基站的计算复杂度,同时有效提升边缘用户性能,保障公平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探索,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这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大胆探索、不断进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课题。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榜样效应与问题意识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本文测定了大黄鱼表皮、鳃、肠粘液的溶菌活性、IgM含量及蛋白质组成等生理生化特性,并研究了粘液对致病性溶藻弧菌的抗菌活性及溶藻弧菌对粘液的营养利用情况。采用放射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