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同ARQ系统性能建模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解决传感器节点在可靠性,有效性及能量受限等方面的挑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非常实际的问题。协同ARQ因其能够有效的增加空间分集增益,同时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而被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采用。本文主要通过建立离散时间Markov链模型、离散时间Geom/G/1排队模型及能量效率模型,基于截短和中继选择思想,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同ARQ系统的稳态分布、吞吐量、时延及能量效率性能。概括总结如下:1.系统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本ARQ、多播协同ARQ、多中继协同ARQ、多源协同ARQ以及多源多中继协同ARQ系统的传输原理。考虑实际的工程应用,将影响ARQ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参数化。基于等效服务时间和等效休假时间思想,建立了经典离散时间Geom/G/1排队模型与带启动时间和随机休假的离散时间Geom/G/1排队模型,分别获得了各种ARQ系统的分组平均等待时延和信道利用率解析表达式。2.考虑实际的通信网络背景,提出了N+2状态的离散时间Markov链一般模型,用以分析协同通信网络的分组传输过程。基于此模型,分别获得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播协同ARQ、多中继协同ARQ、多源协同ARQ以及多源多中继协同ARQ系统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一步,通过求解平衡方程和正规化条件推导出了各自的稳态分布和系统吞吐量方程。3.为了保证协同、多跳ARQ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延迟和通信终端数据缓存的最小化,对系统的分组重传次数进行截短。求解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下非直达与可直达多中继协同截短ARQ以及多中继协同n步返回ARQ系统中一个数据分组被目的节点成功接收所需要的平均传输次数,进而获得了系统的平均分组传输时延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截短的意义所在。为了最小化系统开销,将中继择优选择思想引入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中继协同ARQ系统中选择出最优中继进行协同传输。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中继选择的两跳截短ARQ和多中继协同截短ARQ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4.基于M元调制,区别考虑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各自的功率消耗,提出了用于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同ARQ系统的能量效率模型。求解出了多播协同ARQ、非直达与可直达多中继协同截短ARQ、多中继协同n步返回ARQ、多源协同ARQ、多源多中继协同ARQ以及基于中继选择的两跳截短ARQ,多中继协同截短ARQ系统的能量效率解析表达式。5.针对上述理论分析获得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呈现本文所提协同ARQ系统的优越性。分析比较分组长度、中继节点数、功放损耗因子、截短数和重传概率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不同信道环境下应采用何种ARQ系统的理论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盛装液化气体(含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设定的问题,提出了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不同的观点。新算法以液体容积
宽带无线接入网具有启动资金少、建设周期短、提供服务快、灵活性强等诸多优势,代表着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无线资源管理是宽带无线接入网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提高
目的分析偏瘫患者护理管理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提高患者良肢摆放合格率的作用。方法针对偏瘫患者良肢摆放合格率低的问题组织品管圈活动,结合当前的护理管理情况合理设计品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不仅新增了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而且在教材结构上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STS)"等栏目。用好这些栏目,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