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以来,雾霾污染在全国大范围爆发,长期暴露于雾霾污染的环境中,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PM2.5作为雾霾污染的首要污染物,201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其列入人类致癌物。防霾治霾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针对PM2.5污染,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2012中国环保部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新增了 PM2.5浓度限值,2012年国务院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十二五规划”》;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北方雾霾污染问题在全世界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制。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雾霾污染问题也同样存在,2017年1月该区域的PM2.5月均浓度高达91.62ug/m3,远高于我国环保部规定的日均浓度限值75ug/m3。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在该区域集聚,因此研究该区域的雾霾污染问题对于治理该区域雾霾污染和防患于未然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明确雾霾污染的概念,厘清国内外PM2.5污染程度判断标准的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地区341个区县为研究单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1998-2016年PM2.5遥感反演数据,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时间变化规律;然后选取2000、2005、2010、2015年四个研究断面,采用热点分析、重心模型、趋势面分析方法,利用ArcGis10.2软件,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空间格局演变和集聚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地市为研究尺度,描述了 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进而对比不同研究尺度雾霾污染变化特征;最后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两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素,基于2005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断面,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两种因素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影响及时间异质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序变化特征看,1998-2016年黄土高原地区整体PM2.5年均值呈波动变化,2013-2016年缓慢下降,年均下降1.71μg/m3。PM2.5年均浓度均在[15,35]μg/m3之间,即按照我国环保部标准,空气质量达标。但是按照WTO标准(10μg/m3),该区域空气质量多年均未达标。(2)从空间格局演变看,①从长时间段看,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重心较稳定,1998-2016年黄土高原地区重心主要在榆林市的甘泉县、宝塔区和安塞区三个区县内迁移。②从空间分布看,200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整体呈现出稳定的“东南较重,西北较轻”空间格局,雾霾污染区域先扩大后缩小,2005年雾霾污染相对最严重。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的区县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东南部,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区南部地区和土石山区东南部;空气质量一般的区县集中在东南部的河谷平原区和土石山区;空气质量为良好的县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以及西部的农业灌溉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区县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土石山区、农业灌溉区和沙漠沙地区。④从空间集聚特征看,PM2.5年均浓度在空间上呈正相关,集聚特征明显且集聚态势不断加强。热点分析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自西北到东南形成了明显的“冷点-次冷点区-过渡区-次热点区-热点区”梯度分布格局。2000-2015年热点区面积先增大后缩小,冷点区面积逐渐缩小热”点区形成“两核”分布特征,分别以陕西的扶风县和河南的新安县为中心,半径分别约为80km和56km两个高值聚集区,冷点区分布在内蒙古南部地区和西部的青海省地区。(3)从年内变化特征看,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各地级市PM2.5月均浓度值呈“U”型曲线变化。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污染较严重。与2015年县域尺度对比发现,空间格局均为“南重北轻”的分布特征,PM2.5浓度较高的区县与其所在地市在空间上高度重合,进一步说明雾霾污染在空间上集聚特征显著,空气质量较好的的县区,其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并一定是最佳。(4)从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看,GDP、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年均温度、年均湿度和年均降水对该区域的雾霾污染有加重影响,年均日照时数、年均风速和地势对该区域雾霾污染程度有削弱作用。二产比重和人均GDP的影响作用不显著。(5)从各类型因素对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影响看,①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是由单一影响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各影响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大小虽有差异,但是自然影响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要大于社会经济因素。2005年各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分布的解释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温度>海拔>日照时数>人口密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地形起伏度>城镇化率>GDP>人均GDP>二产比重;2015年各因素对该区域雾霾污染解释力大小依次为海拔>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人口密度>相对湿度>风速>地形起伏度>GDP>二产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两种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单一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一直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方面,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GDP的交互作用影响程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域雾霾污染的解释力加大。自然因素方面,两个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均大于单一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小于。单一影响因素方面,海拔和温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且影响作用有加大的趋势。交互作用方面,海拔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空间分异的影响作用较大。(6)从地级市尺度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看,2017年自然地形单元对黄土高原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显著显著,平原地区和土石山区的城市雾霾污染最严重,丘陵沟壑区和沟壑区的城市污染较严重,沙漠沙地和农林灌溉区的城市雾霾程度较轻;城市年均PM2.5浓度与GDP、人口密度、二产比重之间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之间的传播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纸面之间。加入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播,较原先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率更高,然而与此同时所伴随的侵权风险也大大提高。与原先的纸面媒体之间的著作权纠纷数量相比,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发生频率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其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举动更为隐蔽,对于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来说,想要通过技术方法来规避某些风险,甚至隐藏自己的用户信息
你到底想要什么    究竟哪个才是你自己?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读完之后或许会有所感悟。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国王要征讨另一个国家,一位大臣谏阻不成,结果国王出征导致惨败。不仅如此,国王沦为奴隶,而这位大臣却没有抛弃他的国王,在敌国三年间忍辱负重,终于保全国王回国。  此后,这位狂放的国王,一改以前的傲慢,筑城立廓,发展生产,终于在20年后,歼灭了敌国。然而,在庆功晚宴上,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
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表达思想内容上具有独特的生动性、感染力,可增强语句或文章的幽默及讽刺效果.本文就俄语中双关语的构成形式、使用条件及效果进行论述,以期与同仁
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巨大的变革,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建设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2019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地球第三极”整体旅游品牌,提升该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对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品牌传播学理论入手,对“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概况、发展历程进行了介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血液净化领域近20年来最新成就之一,是治疗学一项突破性进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超出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1],扩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