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成像结合深度学习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目标识别技术是开展水下作业的重要保障,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水下目标识别技术分为水声探测技术和光视觉探测技术。相较于水声探测,光视觉探测具有探测目标直观、分辨率高、实时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水体及水中杂质对光信号有着强吸收和强散射作用,严重破坏了水下光视觉探测的清晰度,限制了水下目标识别距离。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水体及水中杂质对光信号强吸收和强散射作用的影响,提高水下成像的清晰度,成为水下目标识别领域的难题和发展方向。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采用基于偏振成像的手段,结合图像融合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在水下成像系统的前端硬件和后端处理上分别改进,最终实现清晰的水下成像和准确的目标识别。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针对水体及水中杂质对光信号的强吸收和强散射作用导致的成像清晰度下降、水下探测距离受限等问题,本文首先从吸收及散射的机理出发,分析了传统正交偏振用于水下成像去噪的缺陷。然后,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在ZEMAX中对水下成像的散射和偏振特性做了仿真,得出水体浑浊度及水下目标物表面粗糙度变化对光波偏振方向的调制规律。最后,根据仿真得出的规律,提出了多偏振成像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方法,建立了水下多偏振成像系统原理模型。对于图像处理部分,本文先将多偏振图像融合,再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处理。其中,图像融合基于小波变换实现,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水下多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对后向散射的影响加以抑制,提高图像对比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深度学习图像处理原理,搭建了基于Tensor Flow的生成对抗网络(GAN)并对其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可对水下图像处理,能够降低吸收和前向散射带来的影响,得到较为清晰的水下图像。基于前面两项工作,本文设计并研制了水下多偏振成像系统。在系统硬件上应用复眼透镜匀光技术实现均匀线偏光照明,通过FPGA控制步进电机实现偏振态切换并触发相机同步采集图像。然后,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应用C#语言开发了上位机控制软件,集成照明控制、偏振态切换、图像预览和采集等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水下成像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和常规水下成像结果相比,峰值信噪比(PSNR)约提高6;在相同距离及成像清晰度情况下,可观测的水体浑浊度(NTU)可增加20。
其他文献
30CrMnMoRe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HAZ)易发生马氏体相变,不利于接头性能。尤其是在30CrMnMoRe厚板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HAZ经历多重热循环的作用,将导致其组织结构复杂,力学性能调控难度大。开展30CrMnMoRe钢多层多道焊HAZ组织演化规律的研究,揭示多重热循环下典型HAZ内部组织响应行为,对调控30CrMnMoRe多层多道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40mm 30CrM
点云语义分割作为三维场景理解和分析的基础,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导航定位、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在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输入到神经网络的数据格式不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语义分割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多视图、基于体素和基于点的方法。本文从基于点的方法角度出发,针对无序点云数据的有效特征提取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多个点
图像复原的目标是从退化的图像中恢复潜在的清晰图像。当前的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图像复原任务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现存的大多数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复原方法严重依赖于成对的训练数据,加之真实世界中的退化图像与模拟退化图像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它们在真实场景中的泛化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足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复原方法在真实退化图像上的泛化性能,本文主
偏振光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偏振测量在生物检测、医学医疗、环境监测和工业制造等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基于光偏振测量原理制成的商用仪器,且在各大领域均有重要应用。现有的偏振测量仪器,大多是采用旋转起偏器或检偏器的方式,主要对样品发光强度偏振度的测量,对光谱中不同谱段呈现的不同偏振度涉及较少。同时,可用于制作有机太阳能电池和OLED显示屏的共轭聚合物材料广受关注,为了研究聚合物形貌和
太阳能光催化水分解制氢已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太阳能制氢效率并不令人满意,部分原因是因为水氧化反应的缓慢动力学限制了H2的析出。为了加快光催化水还原产H2速率,水氧化半反应常被牺牲剂(如三乙醇胺、甲醇、乳酸等)氧化所取代,但这种方法无疑增加了H2的生产成本。因此,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正在向与其他的氧化半反应相互耦合的方向发展,将光催化制氢和塑料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缺陷影响小、吸收系数大、电荷扩散长度大和带隙可调等优良的光电特性,不仅可以被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还可以用来制备发光器件。然而,钙钛矿材料自身也存在着较多的缺点,比如稳定性差、制备工艺不成熟等,这无疑限制了其未来商业化的发展。最近,二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相较于三维钙钛矿表现出出色的稳定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本论文以二维钙钛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钙钛矿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器件性
近年来,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微量物质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基于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共振的传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能实时监测、成本低廉以及易于集成实现小型化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小分子检测、成分快速识别等领域。然而,随着物质检测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检测技术的传感性能已成为目前
学位
近年来,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因其良好的时间相干性、高光束质量、结构紧凑和噪声低等特点备受关注。然而随着激光功率的不断提升,光纤中的非线性折射效应(例如自相位调制效应,SPM,Self-Phase Modulation)已成为阻碍窄线宽激光器向更窄线宽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抑制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中SPM效应已成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
应急救援装备在长时热辐射环境中实现设计功能是救援行动的基本保障,长时热辐射环境可能导致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性能下降,严重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系统探究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在热辐射环境下的性能变化。本文利用多种测试手段,对不同热辐射通量作用下消防头盔及灭火防护服的性能变化、内外温升变化进行研究,以不同热辐射通量作用下的性能变化作为评估矩阵,通过建立事故树,获得消防头盔及灭火防护服的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