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随着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对常规抗生素耐药性不断的增强,导致经验治疗对于Hp的根除率的下降。为了提高Hp根除率,本研究通过菌株药敏实验总结了本地区Hp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在药敏检测下指导临床Hp精准治疗的效果,从而来提高Hp根除率。【方法】1.本研究选用2018年2月~2019年6月因长期存在消化不适的症状,在我院查呼气试验为阳性的患者,建议患者行胃镜检查并且顺利行胃镜检查的159例患者。在胃镜下夹取患者胃体和胃窦部的组织黏膜标本进行Hp固体法培养、分离、纯化,最终获得63例幽门螺杆菌菌株。2.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3株临床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敏感性。3.将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菌株的63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药敏A、B两组,药敏A组采用:PPI+铋剂+2种抑菌圈直径最大的敏感抗生素;药敏B组采用:PPI+铋剂+1种抑菌圈直径最大的敏感抗生素。对于另外96例门诊检查呼气试验为阳性并行胃镜检查取材但未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采用设为经验性治疗组,并且随机分为经验C、D两组,经验C、D组分别采用:PPI+铋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PPI+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方案治疗。口服药物剂量:奥美拉唑(PPI),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次1粒,每日两次;枸橼酸铋钾(铋剂),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次2粒,每日两次;阿莫西林(A),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次2粒,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L),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次1粒,每日一次;呋喃唑酮(F),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克拉霉素(C),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甲硝唑(M),餐后半小时口服,每次1粒,每日一次;连续服用14日。抗Hp治疗后停药4周,再复查~144 C呼气试验。比较经验性治疗和药敏检测指导下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结果】1.分离培养的63例幽门螺杆菌菌株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8%、27.0%、14.3%、47.6%、85.7%,它们之间的耐药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意义;它们的耐药率在疾病类型中没有差异。甲硝唑的耐药率在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女性患者中较高。而另外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性别中无差异。2.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药敏组A的根除率为92.86%(26/28),明显高于经验治疗的C、D两组,根除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A组和B之间的比较发现,药敏A组根除率92.86%(26/28)和药敏B组根除率69.23%(18/26)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另外对于经验组C和D之间的比较发现,经验C组根除率76.92%(30/39)和经验D组根除率72.22%(26/36)基本上差别不大,且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0.05)。【结论】1.目前本地区Hp的治疗中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很高,临床中甲硝唑不应作为一线药物使用。2.研究发现本地区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经比较高;而对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两种药物耐药率比较低,可以作为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3.本研究发现精准的药敏检测指导下两联敏感抗生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一联敏感抗生素和经验治疗的根除率要高。4.细菌培养加药敏检测对精准根除H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开展Hp药敏检测。